根据法律规定,特别累犯不得假释和不得保释。
根据起诉意见书、起诉书和判决书的文字表述,对于在刑满释放后五年内再犯故意之罪,且前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都被视为累犯。初看之下,这样的认定并没有错误之处,但经细分析,起诉意见书、起诉书所认定的累犯是一种审查性的量刑意见,不能说其错误。然而,在判决书中对累犯的表述存在程序不合法和量刑不适当的嫌疑。因为在没有对被告人所犯的后罪进行量刑的前提下就认定被告人构成累犯,这样的判决在程序上是不合法的,也容易导致实体处理结果上的轻罪重判。
我国新《刑法》第65和66条分别对一般累犯和特殊累犯进行了规定,相较于以前的累犯制度规定有了很大进步。然而,我国目前的累犯制度仍然存在不足,需要采取措施加以完善。
我国现行的《刑法》第一编第四章第二节对累犯制度进行了规定。该节共有两条,分别规定了一般累犯和特殊累犯。从各国刑事立法实践来看,累犯制度可以概括为一般累犯制度、特殊累犯制度和混合累犯制度三种。修订后的我国《刑法》采用的是混合累犯制度,既规定了一般累犯制度,又规定了特殊累犯制度,并对其构成条件和处罚等作出了明文规定。
原则上,有累犯嫌疑的人如果取保候审很难保证不会危害社会,因此对有累犯嫌疑的人不应适用取保候审。一般情况下,累犯取保候审的难度较大,通常不会办理取保候审。然而,具体情况还需考虑罪行的性质和严重程度,建议咨询专业的刑辩律师对具体案情进行分析。
根据《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78条,对于累犯、犯罪集团的主犯,以自伤、自残办法逃避侦查的犯罪嫌疑人,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暴力犯罪,以及其他严重犯罪的犯罪嫌疑人,不得取保候审。
无期徒刑的执行和改造过程。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需在监狱等机构执行刑罚,并参加劳动、接受教育改造。符合一定条件的犯罪分子可获得减刑或假释,但累犯和因暴力犯罪被判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不适用这一规定。
数罪并罚原则的三种形式,包括吸收原则、并科原则和限制加重原则。吸收原则以轻刑被重刑吸收为原则,但存在重罪轻罚的缺陷;并科原则虽然公平但可能导致刑罚过于严厉,执行困难;限制加重原则在坚持有罪必罚和罪刑相适应原则的基础上采取灵活处罚方式,但仍存在局限性,
犯罪立功的分级,包括一般立功和重大立功两种。一般立功指犯罪分子协助抓捕犯罪嫌疑人等行为,重大立功则指犯罪分子揭发重大犯罪行为等。不同级别的立功在刑法中有不同的处理规定,重大立功可减轻或免除处罚,而一般立功则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同时,文章还强调了自首与
中国偷逃税款的追诉时效问题。根据刑法规定,最长追诉时效为十年。犯罪经过一定期限后将不再追诉,具体时效根据不同刑罚有所不同。对于逃税罪,纳税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或不申报将面临处罚。若纳税人补缴税款并缴纳滞纳金且受到行政处罚,通常不再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