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法 > 刑罚运用 > 自首 > 刑法投案自首的规定是怎样的

刑法投案自首的规定是怎样的

时间:2024-09-26 浏览:18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11421
在现实社会中,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在法定刑的幅度内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如果犯罪较轻,也可以免除处罚。我国法律这样规定主要是为了鼓励犯罪分子犯罪后自首,不仅自己可以得到从宽处理,同时也为司法机关侦破案件提供了有利的条件。那么我国刑法对自首是如何规定的?手心律师网小编在下文为您具体介绍。

刑法中关于自首的规定和条件

根据《刑法》第六十七条的规定,自首是指犯罪分子在犯罪后主动投案,并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获得从轻或减轻处罚的机会,而犯罪较轻的情况下甚至可以免除处罚。

一般自首

一般自首是指犯罪分子在犯罪后自动投案,并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这一情况在刑法中有明确规定。

特别自首/准自首

特别自首/准自首是指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在如实供述司法机关还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行的情况下,可以被认定为自首。

此外,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已宣判的罪犯,如实供述司法机关尚未掌握的与已掌握或判决确定的罪行属不同种罪行的情况下,也可以被认定为自首。

这些特殊情况的具体适用和界定是由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处理自首和立功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进行规定的。

刑法总则中自首的适用范围和目的

刑法总则规定的自首制度适用于所有犯罪行为,其目的在于通过鼓励犯罪人自动投案,一方面有利于案件的及时侦破与审理,另一方面促使犯罪人悔过自新,不再继续作案。

自首必须具备的条件

1. 犯罪以后自动投案

自动投案是指犯罪分子在犯罪后,在犯罪事实未被司法机关发现或者犯罪事实虽然被发现但不知道是谁犯罪,或者犯罪事实和犯罪分子均被发现但尚未受到司法机关传唤或采取强制措施之前,主动到司法机关、所在单位或基层组织等投案,并愿意接受审查和追诉。

2. 必须接受审查和追诉

犯罪分子必须表现出接受审查和追诉的意愿,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出其悔改的诚意。如果犯罪人投案并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后又潜逃,逃避司法机关的侦查和审判,就不能被认定为真正的自首。

3. 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

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是指犯罪分子在投案后,无论司法机关是否已掌握相关罪行的事实,都必须如实、彻底地向司法机关供述自己的罪行。即使在某些细节或情节上犯罪分子记不清楚或确实无法说清楚的情况下,也不能认定为隐瞒。只要基本的犯罪事实和主要情节能够清楚表述,就应当认定为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若犯罪分子避重就轻或只供述部分罪行而保留一部分,企图蒙混过关,就不能被认定为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

因此,自首必须同时具备上述条件,缺一不可。只有在满足所有条件的情况下,才能被认定为自首。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自首认定的要素

    自首认定中的自首认定要素和如实供述自己罪行的认定,以及提起自诉的条件。自首认定可从投案的时间、自动性、投案对象和投出对象来把握;如实供述则关注个体对自己行为的认识及未供述真实身份的情况。提起自诉需满足适格自诉人、明确的被告人和具体的诉讼请求,以及属于

  • 犯罪自首的要求及条件

    犯罪自首的要求及条件。犯罪分子需在犯罪事实未被发觉或已发觉但身份未确定等情况下主动投案,并彻底交代所犯的全部罪行。若犯罪分子能如实供述罪行并接受审查和裁判,包括匿名报案和交出赃物等情形,应认定为自首。此外,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服刑罪犯

  • 逃犯张某刚投案是否能减轻刑罚

    逃犯张某刚投案是否能减轻刑罚的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规定,逃犯自愿投案并如实供述罪行,可认定为具有自首情节,在判决时可以减轻处罚。文章还介绍了自首的定义、减轻处罚的条件、自动投案的条件和投案方式等内容。

  • 交通肇事后的自动投案认定条件

    交通肇事后的自动投案认定条件。根据《刑法》规定,肇事者需主动投案并如实供述罪行才能被认定为自首。自动投案的表现形式包括多种情形,如主动报案、明知他人报案仍等待、在排查询问时主动交代、委托他人代为投案等。满足这些条件可以得到从轻或减轻处罚,甚至免除处罚

  • 拘传能否构成自首
  • 犯人检举自己算是立功吗?
  • 擅动法院查封财产会不会获刑罚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