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刑法》第六十七条的规定,自首是指犯罪分子在犯罪后主动投案,并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获得从轻或减轻处罚的机会,而犯罪较轻的情况下甚至可以免除处罚。
一般自首是指犯罪分子在犯罪后自动投案,并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这一情况在刑法中有明确规定。
特别自首/准自首是指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在如实供述司法机关还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行的情况下,可以被认定为自首。
此外,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已宣判的罪犯,如实供述司法机关尚未掌握的与已掌握或判决确定的罪行属不同种罪行的情况下,也可以被认定为自首。
这些特殊情况的具体适用和界定是由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处理自首和立功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进行规定的。
刑法总则规定的自首制度适用于所有犯罪行为,其目的在于通过鼓励犯罪人自动投案,一方面有利于案件的及时侦破与审理,另一方面促使犯罪人悔过自新,不再继续作案。
自动投案是指犯罪分子在犯罪后,在犯罪事实未被司法机关发现或者犯罪事实虽然被发现但不知道是谁犯罪,或者犯罪事实和犯罪分子均被发现但尚未受到司法机关传唤或采取强制措施之前,主动到司法机关、所在单位或基层组织等投案,并愿意接受审查和追诉。
犯罪分子必须表现出接受审查和追诉的意愿,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出其悔改的诚意。如果犯罪人投案并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后又潜逃,逃避司法机关的侦查和审判,就不能被认定为真正的自首。
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是指犯罪分子在投案后,无论司法机关是否已掌握相关罪行的事实,都必须如实、彻底地向司法机关供述自己的罪行。即使在某些细节或情节上犯罪分子记不清楚或确实无法说清楚的情况下,也不能认定为隐瞒。只要基本的犯罪事实和主要情节能够清楚表述,就应当认定为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若犯罪分子避重就轻或只供述部分罪行而保留一部分,企图蒙混过关,就不能被认定为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
因此,自首必须同时具备上述条件,缺一不可。只有在满足所有条件的情况下,才能被认定为自首。
自首认定中的自首认定要素和如实供述自己罪行的认定,以及提起自诉的条件。自首认定可从投案的时间、自动性、投案对象和投出对象来把握;如实供述则关注个体对自己行为的认识及未供述真实身份的情况。提起自诉需满足适格自诉人、明确的被告人和具体的诉讼请求,以及属于
最高人民法院对于自首和立功的具体法律解释。首先定义了自首的条件,包括自动投案和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其中,自动投案涵盖多种情况,如犯罪嫌疑人主动向司法机关投案或被规劝投案等。同时,文章还规定了如何认定为如实供述自己罪行的条件,包括犯数罪和共同犯罪的情况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投案自首的时间限制和相关规定。自动投案必须在犯罪嫌疑人尚未归案前进行,并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甚至犯罪较轻者可免除处罚。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如实供述司法机关尚未掌
犯罪自首的要求及条件。犯罪分子需在犯罪事实未被发觉或已发觉但身份未确定等情况下主动投案,并彻底交代所犯的全部罪行。若犯罪分子能如实供述罪行并接受审查和裁判,包括匿名报案和交出赃物等情形,应认定为自首。此外,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服刑罪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