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刑法》第六十七条的规定,自首是指犯罪分子在犯罪后主动投案,并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获得从轻或减轻处罚的机会,而犯罪较轻的情况下甚至可以免除处罚。
一般自首是指犯罪分子在犯罪后自动投案,并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这一情况在刑法中有明确规定。
特别自首/准自首是指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在如实供述司法机关还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行的情况下,可以被认定为自首。
此外,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已宣判的罪犯,如实供述司法机关尚未掌握的与已掌握或判决确定的罪行属不同种罪行的情况下,也可以被认定为自首。
这些特殊情况的具体适用和界定是由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处理自首和立功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进行规定的。
刑法总则规定的自首制度适用于所有犯罪行为,其目的在于通过鼓励犯罪人自动投案,一方面有利于案件的及时侦破与审理,另一方面促使犯罪人悔过自新,不再继续作案。
自动投案是指犯罪分子在犯罪后,在犯罪事实未被司法机关发现或者犯罪事实虽然被发现但不知道是谁犯罪,或者犯罪事实和犯罪分子均被发现但尚未受到司法机关传唤或采取强制措施之前,主动到司法机关、所在单位或基层组织等投案,并愿意接受审查和追诉。
犯罪分子必须表现出接受审查和追诉的意愿,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出其悔改的诚意。如果犯罪人投案并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后又潜逃,逃避司法机关的侦查和审判,就不能被认定为真正的自首。
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是指犯罪分子在投案后,无论司法机关是否已掌握相关罪行的事实,都必须如实、彻底地向司法机关供述自己的罪行。即使在某些细节或情节上犯罪分子记不清楚或确实无法说清楚的情况下,也不能认定为隐瞒。只要基本的犯罪事实和主要情节能够清楚表述,就应当认定为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若犯罪分子避重就轻或只供述部分罪行而保留一部分,企图蒙混过关,就不能被认定为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
因此,自首必须同时具备上述条件,缺一不可。只有在满足所有条件的情况下,才能被认定为自首。
轻微追尾逃逸后自首的法律处罚。首先,文章阐述了自首的认定标准和从宽处罚的原则。其次,介绍了交通肇事逃逸行为的法律处罚,包括可能面临的刑事责任和保险赔偿问题。再次,描述了肇事逃逸造成严重后果的法律处理。最后,针对轻微追尾逃逸后自首的情况,文章指出将根据
挪用公款罪的数额巨大标准,根据刑法第384条的规定,详细阐述了数额较大、情节严重以及数额巨大的具体标准,并列举了相应的立案情况和刑罚幅度,以帮助公众更好地了解和认识挪用公款罪的严重性。
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如实供述司法机关还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行的,以自首论。第一条 根据刑法第六十七条第一款的规定,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是自首。犯罪嫌疑人自动投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对犯罪嫌疑人进行拘传是属于刑事强制措施,拘传是不会构成自首的,自首是指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行为。第七十五条 公安机关拘传犯罪嫌疑人应当出示拘传证,并责令其在拘传证上签名、捺指印。犯罪嫌疑人到案后,应当责令其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