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法 > 刑罚运用 > 自首 > 符合什么条件才算自首,自首会减轻刑事处罚吗

符合什么条件才算自首,自首会减轻刑事处罚吗

时间:2024-06-08 浏览:11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11460
自首是我国刑法规定的,犯罪嫌疑人可以进行自救的措施之一,刑法规定有自首表现的犯罪嫌疑人可以减轻、从轻处罚,但需要对自首行为进行认定,那么符合什么条件才算自首,自首会减轻刑事处罚吗?下面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读者进行相关知识的解答。

什么条件才能被认定为自首

1、自首的方式和动机

自首是指犯罪分子出于真诚悔罪自动投案的行为。自首可以采取多种方式,如自己亲自投案、委托他人代为投案、通过信电方式投案等。无论采取何种方式和出于何种动机,只要是自动投案,都属于自首。但被公安机关、群众围攻、走投无路时当场投案,或者是经司法机关传讯、采取强制措施归案的,不属于自动投案。

2、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

犯罪分子自首的本质特征是如实供述自己实施并承担刑事责任的犯罪事实。如果是共同犯罪案件中的犯罪分子自首,除了要供述自己的犯罪事实,还要交代所知的共同犯罪,如果是主犯还必须揭发同案犯的罪行。否则,不构成自首。如果犯罪人交代的是自己所听到或目睹的他人的罪行,属于检举揭发,而不是自首。如果犯罪人犯了多个罪行,但在投案时只交代了其中一个罪行,那么只能视为这一个罪行有自首情节。如果在侦查、起诉、审判过程中或被判决后,犯罪人又将尚未被司法机关发现的其他罪行供述出来,那么对于交代的部分罪行可以视为自首。但如果犯罪人只交代了次要罪行,隐瞒了主要罪行,或者以虚假情况掩盖了真实罪行,都不能认定为自首。

3、愿意接受国家的审查和追诉

犯罪人愿意主动接受司法机关的侦查、起诉、审判活动是衡量其是否悔改的重要表现之一。如果投案后逃脱了司法机关的强制措施,或者只通过电信方式交代罪行而长时间不归案,或者偷偷把赃物送到司法机关门口而不肯讲明身份,这些都明显表明犯罪人不愿接受国家的制裁,不能被认定为自首,只能视为一般的悔罪表现。犯罪分子主动投案后,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并为自己进行辩护、提出上诉,或者更正和补充某些事实,都是被允许的,不能视为不接受审查和追诉。

综上所述,只有同时具备上述条件,才可以认定为自首。缺一不可。只有这样才能完整、系统地认定自首。

自首是否一定会减轻刑事处罚

自首能否减轻刑事处罚要根据具体案情而定。

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如果如实供述司法机关还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行,可以认定为自首。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并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也属于自首。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如果如实供述司法机关还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行,可以认定为自首。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已宣判的罪犯,如果如实供述司法机关尚未掌握的罪行,并且这些罪行与司法机关已掌握的或者判决确定的罪行属于不同种罪行,也可以认定为自首。

根据《刑法》第67条的规定,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并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可以被认定为自首。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其中,犯罪较轻的可以免除处罚。但是,部分犯人即使自首后仍有可能被判处死刑。如果对自首后的犯罪嫌疑人过于普遍地从宽处罚,会产生弊病,与预防犯罪的目的相悖,尤其是对于社会危害较大的罪名。

因此,自首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但并非必然,具体要根据案件的实际情况来决定。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投案自首的时间限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投案自首的时间限制和相关规定。自动投案必须在犯罪嫌疑人尚未归案前进行,并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甚至犯罪较轻者可免除处罚。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如实供述司法机关尚未掌

  • 协助债务人转移财产犯罪的法律责任

    关于共同犯罪的法律责任,包括主犯和从犯的定义及其相应的处罚原则。主犯是指在犯罪集团中起组织、领导作用或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人。从犯则是在犯罪中起次要或辅助作用的人。根据法律规定,对于从犯可以从轻、减轻处罚甚至免除处罚。此外,文章还明确了关于犯罪集

  • 刑事责任量刑期限的确定

    刑事责任量刑期限的确定原则,包括根据犯罪情节、事实、性质和对社会危害程度等因素进行量刑的一般原则,从重处罚与从轻处罚的规定,以及减轻处罚的特殊情况。同时,文章还列举了可能导致从重处罚的四种情况,包括违法行为后果严重、妨碍执法人员检查、胁迫他人实施违法

  • 轻微追尾逃逸后自首的法律处罚

    轻微追尾逃逸后自首的法律处罚。首先,文章阐述了自首的认定标准和从宽处罚的原则。其次,介绍了交通肇事逃逸行为的法律处罚,包括可能面临的刑事责任和保险赔偿问题。再次,描述了肇事逃逸造成严重后果的法律处理。最后,针对轻微追尾逃逸后自首的情况,文章指出将根据

  • 挪用公款罪数额巨大标准是多少
  • 非法集资款怎么退还
  • 刑事案件签认罪认罚后律师还能辩护吗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