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立功是指犯罪分子在犯罪过程中表现出的一系列行为,包括检举揭发他人重大犯罪行为、提供侦破其他重大案件的线索、阻止他人重大犯罪活动、协助司法机关抓捕其他犯罪嫌疑人(包括同案犯)、对国家和社会做出其他重大贡献等。
行贿罪的重大立功认定中,如果行贿犯罪分子能够阻止他人实施重大犯罪活动,应当认定为有“重大立功表现”。
如果行贿犯罪分子检举监狱内外的重大犯罪活动,并经查证属实,也应当认定为有“重大立功表现”。
行贿犯罪分子协助司法机关抓捕其他重大犯罪嫌疑人,无论是与其有关还是无关的嫌疑人,只要确实协助司法机关捕获罪犯,都应视为有“重大立功表现”。
行贿犯罪分子在刑罚执行期间独立或为主完成并经国家主管部门确认的发明专利,且不包括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应当认定为有“重大立功表现”。
如果行贿犯罪分子在日常生产、生活中舍己救人,也应当认定为有“重大立功表现”。
行贿犯罪分子在抗御自然灾害或者排除重大事故中表现突出,也应当认定为有“重大立功表现”。
行贿犯罪分子在刑罚执行期间独立或为主完成,并经国家主管部门确认的其他重大贡献,也应当认定为有“重大立功表现”。
立功的时间是指立功表现发生的时间。立功发生在刑事诉讼过程中,犯罪人揭发检举他人的犯罪行为,是在其归案以后判决宣告以前。立功的时间是量刑阶段的立功与行刑阶段的立功的主要区别。
根据我国刑法第68条第1款的规定,立功表现为揭发他人的犯罪行为和提供重要线索。除此之外,还包括协助司法机关缉捕其他罪犯、及时向看守人员报告在羁押期间遇到的自杀、脱逃或其他严重破坏监视行为、遇到自然灾害、意外事故时奋不顾身加以排除等。
立功不仅是一种表现,还必须要有某种实际效果。揭发他人犯罪行为的立功表现须经查证属实,提供重要线索的立功表现须使犯罪案件得以侦破。其他立功表现也要具有类似的立功效果。
如果行贿数额在一万元以上,涉嫌行贿罪应予立案。
1. 为谋取非法利益而行贿的。
2. 向三人以上行贿的。
3. 向党政领导、司法工作人员、行政执法人员行贿的。
4. 致使国家或社会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
被勒索给予国家工作人员财物,已获得不正当利益的,以行贿罪追究刑事责任。
对单位行贿罪是指为谋取不正当利益,给予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以财物,或在经济往来中,违反国家规定,给予上述单位各种名义的回扣、手续费的行为。
刑法典中的立功分为一般立功和重大立功两种形式。一般立功包括检举、揭发他人犯罪行为等,重大立功则包括检举重大犯罪行为、阻止重大犯罪活动等。立功的实质条件由司法解释认定,要求犯罪分子本人的行为。同时,《关于办理职务犯罪案件认定自首、立功等量刑情节的意见》
行政处罚的教育功能。行政处罚不仅是法律制裁的一种形式,还具有教育的作用。通过制裁行政违法行为,达到教育公民自觉遵守法律的目的。同时强调,行政处罚不是目的,而是手段,应与教育相结合。对于不同年龄段和情况的违法行为人,应采取不同的处罚方式以达到教育的效果
关于立功认定的司法解释和立功条件的细节问题。通过解释办理职务犯罪案件中对于立功认定条件和要求的《意见》,深入解释了立功的条件、认定程序和要求,以及立功情节的处理方式。同时,明确了立功认定的限制和重大立功的认定标准,以及不能被认定为立功的情况。
一般立功的主要形式有:检举、揭发他人犯罪行为且查证属实的;提供重要线索,使司法机关得以侦破其他案件的;协助司法机关抓捕其他犯罪嫌疑人的;在押期间制止他人犯罪活动的,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