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发他人的犯罪行为,是指揭发他人与自己共同犯罪的事实和揭发他人单独和他人与第三人共同犯罪的事实。揭发他人的犯罪事实,应当符合:
一、确有犯罪事实存在,而不是违法和违反道德的行为;
二、揭发的犯罪事实和犯罪行为人是司法机关尚未发现的犯罪事实;
三、揭发的犯罪事实经司法机关查证属实。
揭发他人的犯罪行为,可以是正在交待自己犯罪事实的罪犯,也可以是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罪犯,还可以是正在服刑改造的在押犯。
犯罪分子因揭发他人的犯罪事实或者提供重要线索,使案件得以侦破的行为,可认定为立功行为,对于有立功行为的犯罪分子,刑法给予从轻或者减轻处罚,有重大立功表现的,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自首犯有重大立功表现的,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延伸阅读:
什么是自首?什么叫立功?自首和立功对量刑有何影响?
属于立功的情形有哪些,买功行为能否认定为立功?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处理自首和立功若干具体问题的意见》的理解与适用
假立功的处罚措施。针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伪造犯罪嫌疑人立功材料造成假立功的行为,根据刑法规定,相关人员将受到刑事处罚。具体处罚措施包括徇私枉法罪和民事、行政枉法裁判罪,根据情节严重程度,将受到不同程度的刑罚,最高可被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
中国刑事诉讼法中关于死刑执行时间的规定。最高人民法院确定执行死刑后,会通知下级人民法院进行执行,并要求在七天内完成。但出现特定情形如判决错误、罪犯重大立功表现或怀孕等,应停止执行并报告最高人民法院。停止执行后,需按照法律规定处理。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收受财物后退还或上交的法律规定。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如果工作人员能及时退还或上交财物,将不被视为受贿行为。同时,该政策强调宽严相济的刑事处理原则,准确区分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的界限,对于自首、立功等情节明显的犯罪分子,依法从轻
贪污受贿可能被判处死刑的情况。根据法律规定,如果贪污、受贿数额特别巨大,犯罪情节特别严重,给国家和人民利益造成特别重大损失,可以判处死刑。但若有自首、立功等表现,可判处死刑缓期执行。同时,构成贪污罪需是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便利侵吞公共财产,主观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