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刑法第86条规定了被假释的犯罪分子在假释考验期限内犯新罪的处理方式。然而,该条款在处理假释前判决宣告后在监狱期间犯罪的情况时存在一定的疏漏。本文将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解决方案。
根据刑法第86条第二款和第三款的规定,被假释的犯罪分子在判决宣告以前还有其他罪没有判决的情况下,以及在假释考验期限内违反假释管理规定但尚未构成新的犯罪的情况下,应当撤销假释并收监执行未执行完毕的刑罚。然而,这两个条款之间存在一个时间段,即在假释前判决宣告后在监狱期间犯罪的情况。针对这段时间内的犯罪,刑法并未提供相应的规定。
针对假释前判决宣告后在监狱期间犯罪的处理方式,可能会形成以下三种意见:
1. 根据刑法第70条的规定,将这段时间内的犯罪视为新发现的罪行,采取“先并后减”的处理方式。由于这些罪行相对于假释情况已经是有所滞后的,犯罪人在服刑期间表现优良才获得假释机会。虽然犯罪人试图隐瞒部分犯罪,但这些漏罪属于既往的犯罪事实,应该对过去所犯的罪有所宽容。
2. 根据刑法第71条的规定,将这段时间内的犯罪视为犯的新罪,采取“先减后并”的处理方式。由于这些罪行是在宣判后所犯,相对于在监外犯罪具有更大的社会危害性。犯罪人不思悔改,继续作恶,表明其难以改造,人身危险性较大,因此应该重罚。
3. 提出一种折中的方案,采用新的计算方法。然而,这种方案比较麻烦,不易被接受。
以上三种方法在处理假释前的这段时间内的犯罪时都存在一定的缺陷。笔者尚未找到一个周全的解决方案,因此希望人大可以出台修正案或最高院可以发表解释,以完美解决这一问题。
犯罪分子数罪并罚的判决原则。对于数罪中的每一种犯罪,法院会分别判决,若其中有死刑或无期徒刑,则执行相应刑罚。有期徒刑、管制和拘役的刑期有上限。量刑时,法院会先对每种犯罪分别量刑,再将各罪刑罚相加得到总和刑期,并在数罪中的最高刑期和总和刑期之间决定执行
涉及黑社会性质犯罪的刑事责任,详细阐述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相关规定,对于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组织等不同行为的刑期及处罚。同时也讨论了入境发展黑社会组织罪和包庇、纵容黑社会性质组织罪的刑事责任。对于同时犯有多种罪行的,将依法进行数罪并罚。
惯犯的构成条件,包括客观条件的犯罪行为惯常性和主观条件的犯罪心理习癖性。在认定惯犯时,应避免历史说和现实说的偏见。惯犯通常多次实施同种犯罪行为,具有较大的客观危害性和人身危险性,应依法处理不实行数罪并罚。建议《刑法总则》量刑部分设立惯犯制度并从重处罚
贪污罪与滥用职权罪是否能适用数罪并罚的问题。在中国刑法中,判决宣告以前犯几个罪或是判决宣告后在刑罚执行期间犯新罪都属于数罪并罚的范围。根据不同刑罚之间的关系制定了不同的并罚规则,如何确定数罪并罚的刑罚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此外,还介绍了数罪并罚的具体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