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罪并罚是我国刑法适用的基本制度之一,也是当代世界各国刑事法律制度的重要内容。其最早出现在罗马法中,并被世界各国广泛采用。数罪并罚是指在以下情况下,对一个人所犯的数罪进行合并处罚:一是在判决宣告以前犯有数罪;二是在判决宣告以后、刑罚执行完毕以前发现被判刑的犯罪分子还有其他罪没有判决;三是在刑罚执行完毕以前又犯新罪。数罪并罚的原则和方法应当依照刑法规定进行。
数罪并罚应同时符合以下三个条件:
1. 必须一人犯有数罪。这是数罪并罚的前提条件。如果一个人的行为不构成数罪,就不能对其进行合并处罚。目前,犯罪构成标准说是我国刑法学界的通说,即以犯罪构成的个数来确定罪数的单复。但同时也要遵守“禁止重复评价”的原则。
2. 一人所犯的数罪必须是指在判决宣告以前一人犯数罪,或判决宣告以后、刑罚执行完毕以前发现被判刑的犯罪分子还有未经处理的漏罪,或判决宣告以后,刑罚执行过程中,被判刑的犯罪分子又犯新罪。只有这三种情况下的数罪,才能实行数罪并罚。
3. 数罪并罚不是对犯罪分子数个犯罪简单相加处罚,而是先对犯罪分子所犯的各罪分别定罪处罚,然后再根据数罪并罚的原则决定该犯罪分子应执行的刑罚。
通过调研发现,当前数罪并罚制度的实践运作中存在以下五个问题:
1. 法院判决处理数罪时不并罚、少并罚的现象相当普遍。
2. 对判决宣告以前一人犯有同种数罪的是否实行并罚,存在分歧。
3. 普通犯罪与同类别特殊犯罪并存时,数罪并罚难以切实体现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4. 数罪并罚情形下对于犯罪人能否适用缓刑,看法不一。
5. 数罪并罚案件中自首、立功等情节的评价做法不一,参差不齐。
针对上述问题,可以采取以下解决对策:
1. 加强法院对数罪并罚的指导和监督,确保判决处理数罪时能够合理并罚。
2. 统一对判决宣告以前一人犯有同种数罪的情况实行并罚的认定标准,减少分歧。
3. 完善数罪并罚制度,使其能够切实体现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4. 统一对数罪并罚情形下犯罪人是否适用缓刑的认定标准,减少不一致现象。
5. 统一对数罪并罚案件中自首、立功等情节的评价标准,提高评价的一致性。
综上所述,通过对数罪并罚制度的调研和分析,可以为该制度的实践发展和完善提供有益的参考。
有期徒刑数罪并罚的假释条件,包括刑期限制、悔改表现、再犯罪风险以及特殊情况等。同时,介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刑事立法对数罪并罚的规定,包括综合数罪、酌情定刑的吸收原则、限制加重原则和合并原则等。
缓刑期间又犯新罪的,可以依据刑法第六十九条第一款规定数罪并罚,是可以变更强制措施的。缓刑作为一种特殊的行刑制度,是对犯罪分子判处一定的刑罚而附条件地不执行。由于原判刑罚尚未实际执行,因此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又犯新罪或者发现漏罪的,不属于在判决宣告
减刑之后发现原判决宣告前罪犯还有其他罪未判决的情形,即减刑之后发现有漏判之罪的,对发现的漏罪与原判之罪依照《刑法》第70条的规定实行数罪并罚应当说是无疑问的,问题是对漏罪所判处的刑罚,是与减刑之前的原判刑罚合并处罚还是与原判刑罚经减刑之后所确定的刑罚合
数罪并罚的计算方法具体包括判决宣告前一人犯数罪的并罚、判决宣告后发现漏罪的并罚以及判决宣告后又犯新罪的并罚。判决宣告后又犯新罪的并罚,根据刑法第七十一条:判决宣告以后,刑罚执行完毕以前,被判刑的犯罪分子又犯罪的,应当对新犯的罪作出判决,把前罪没有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