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法 > 刑罚运用 > 数罪并罚 > 对数罪并罚认定中相关问题的理解

对数罪并罚认定中相关问题的理解

时间:2024-11-17 浏览:31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12119
数罪并罚是指人民法院对一人犯数罪分别定罪量刑,并根据法定原则与方法,决定应当执行的刑罚。各国刑法所采取的原则主要有吸收原则、并科原则、限制加重原则与混合原则。简单而言,吸收原则即重罪吸收轻罪,并科原则即数罪相加后一起执行,限制加重原则即在数罪中的最高刑以上与数罪合并刑以下依法酌情决定,混合原则即据刑种分别采取上述不同原则。根据我国刑法第六十九条规定可知,我国刑法对数罪并罚采取的是混合原则。在我国的刑事司法中,明确规定了并罚原则的数罪能够很好地被解决;但对未作规定的数罪该如何并罚就成为争议的焦点。

不同刑种的有期自由刑如何并罚

在刑法中并没有明文规定不同刑种的有期自由刑如何进行并罚。对于同时判处有期徒刑和拘役或管制的情况,刑法理论界存在不同的观点,包括吸收说、分别执行说、按比例分别执行部分刑期说等。然而,目前流行的通说是折算说。折算说主张首先将不同种有期自由刑折算为同一种较重的刑种,例如将拘役一日折算为有期徒刑一日,将管制两日折算为有期徒刑或拘役一日,然后根据限制加重原则来确定执行的刑期。然而,我对折算说并不赞同,我主张采取分别执行说,即对于判决宣告的不同种有期自由刑,按照由重到轻的顺序分别执行。我有三个理由支持这一观点:首先,不同刑种的性质不同,享有的权利也不同,将轻刑换作重刑执行会加重被告人的刑罚;其次,将不同刑罚分别执行符合罪责刑相适应原则;最后,将不同刑罚分别执行具有较强的可行性,并能够加深被告人对于一罪一刑的深切认识。

刑罚执行期间既发现有漏罪又有新罪如何并罪

在刑法中也没有明文规定刑罚执行期间既发现有漏罪又有新罪时如何进行并罪。刑法理论界存在不同的观点,我主张采取“先旧后新”原则。即在对漏罪和新罪分别作出判决之后,首先按照刑法第六十九条的原则将漏罪的刑罚与原判刑罚进行并罚,然后按照刑法第七十一条的原则确定最终需要执行的刑罚,将新罪的刑罚与前一并罚判决所确定的尚未执行完毕的部分进行并罚。

原判就是数罪,行刑过程中又发现漏罪或者又犯新罪的如何并罚

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将漏罪的刑罚或新罪的刑罚与原判数罪的多个宣告刑进行并罚还是与原判数罪的执行刑进行并罚。宣告刑并罚说认为应将漏罪的刑罚或新罪的刑罚与原判数罪的多个宣告刑进行并罚,否则会缩小并罚后的量刑幅度,从而加重被告人的刑罚。执行刑并罚说主张应在原判决所确定的执行刑的基础上进行并罚,否则就等于否定了原判决的效力。我赞同执行刑并罚说,理由在于任何未决判决都不得推翻合法的生效判决。另外,对于在刑罚执行过程中发现多个漏罪或又犯多个新罪的情况,与原判刑罚合并处罚的是多个漏罪或新罪的宣告刑,而不是执行刑。与原判数罪确定执行刑后形成的整体已决状态不同,多个漏罪或新罪在被发现时呈现各自的未决状态,因此应当将各自的宣告刑与原判之罪并列参与并罚。因此,我支持宣告刑并罚说。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数罪并罚原则的不同形式

    数罪并罚原则的三种形式,包括吸收原则、并科原则和限制加重原则。吸收原则以轻刑被重刑吸收为原则,但存在重罪轻罚的缺陷;并科原则虽然公平但可能导致刑罚过于严厉,执行困难;限制加重原则在坚持有罪必罚和罪刑相适应原则的基础上采取灵活处罚方式,但仍存在局限性,

  • 涉黑罪的刑事责任

    涉及黑社会性质犯罪的刑事责任,详细阐述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相关规定,对于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组织等不同行为的刑期及处罚。同时也讨论了入境发展黑社会组织罪和包庇、纵容黑社会性质组织罪的刑事责任。对于同时犯有多种罪行的,将依法进行数罪并罚。

  • 20年徒刑是否存在?

    现行刑法下有期徒刑的相关情况。有期徒刑通常是数罪并罚或死缓、无期徒刑转有期徒刑后的结果。犯罪分子在执行期间若能表现出良好行为、立功表现,可获得减刑。有期徒刑的刑期相对较长,但会根据犯罪分子的表现与立功情况有所变动。

  • 关于办理渎职刑事案件适用法律的解释

    关于办理渎职刑事案件的法律解释。其中详细说明了渎职行为导致重大损失的情形、渎职行为触犯刑法的处罚规定、渎职犯罪与受贿罪数罪并罚的情况、渎职行为帮助他人逃避刑事处罚的处罚、违法决定及指使他人违法的处罚、渎职犯罪的追诉期限以及其他单位工作人员的渎职罪等。

  • 贪污罪与滥用职权罪能否够数罪并罚
  • 男子因抢劫、强奸、绑架和勒索罪被起诉
  • 数罪并罚的原则及其适用范围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