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刑是指根据法定的减刑情节,对被判处刑罚的罪犯进行适当减轻的一种刑法执行活动。减刑分为狭义减刑和广义减刑两种情况。狭义减刑是指被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罪犯,在具备法定的减刑情节时,由执行刑罚的机关报送材料,人民法院依法减轻原判刑罚的刑事司法活动。广义减刑则包括狭义减刑的范围,同时还包括死刑缓期执行、罚金、缓刑以及因主刑减刑后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减刑。
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罪犯的减刑案件由人民法院服刑地的高级人民法院管辖。而被判处有期徒刑、拘役、管制的罪犯的减刑案件则由服刑地的中级人民法院管辖。
对于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罪犯的减刑,执行机关应当提出经省、自治区、直辖市监狱管理机关审核同意的监狱减刑建议书。而对于被判处有期徒刑(包括减为有期徒刑)、拘役、管制的罪犯的减刑,执行机关应当提出减刑建议书。对于被宣告缓刑的罪犯,如果在缓刑考验期限内确有重大立功表现,并且需要减刑以及缩短缓刑考验期限,社区矫正机构应当提出书面意见,中级人民法院依法裁定。对于由公安机关看守所监管的罪犯的减刑,由罪犯所在的看守所提出意见,并由中级人民法院依法裁定。
人民法院受理减刑案件时,应当审查执行机关移送的材料,确保包括减刑建议书、终审法院的判决书、裁定书、历次减刑裁定书的复制件、罪犯确有悔改或者立功、重大立功表现的具体事实的书面证明材料以及罪犯评审鉴定表、奖惩审批表等。如果上述材料齐备,人民法院应当收案;如果材料不齐备,人民法院应当通知执行机关补送。
人民法院审理减刑案件时,应当依法组成合议庭。人民法院应当在收到减刑建议书后的一个月内审理完毕并作出裁定。对于无期徒刑、有期徒刑(包括减为有期徒刑)的减刑案件,如果案件复杂或者情况特殊,可以延长一个月。
减刑的裁定应当及时送达执行机关、同级人民检察院以及罪犯本人。如果人民检察院认为人民法院的减刑裁定不当,应当在收到裁定书副本后的20日内,向人民法院提出书面纠正意见。人民法院收到书面纠正意见后,应当重新组成合议庭进行审理,并在一个月内作出最终裁定。
终身监禁的减刑假释问题,依据相关法律规定,被判处终身监禁的罪犯在死刑缓期执行期满后被减为无期徒刑的裁定中,不得再进行减刑或假释。文章还介绍了不同类型的终身监禁,包括绝对终身监禁、裁量终身监禁和无假释终身监禁,并阐述了终身监禁的适用范围和条件。
无期徒刑的定义以及减刑规定。无期徒刑是剥夺犯罪分子终身自由的严厉刑罚。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罪犯,符合减刑条件且执行一定时间后,可以减为有期徒刑。其中,一般无期徒刑罪犯执行至少两年后,根据不同表现可减至不同年限的有期徒刑;而限制减刑的无期徒刑罪犯则需执行至
无期徒刑减刑后的最低服刑期限。根据刑法修正案(八),无期徒刑减刑后的最低刑期为十三年,而限制减刑的死缓罪犯减为无期徒刑的最低刑期为二十五年。无期徒刑与终身监禁不同,前者可以因良好表现而减刑,后者则不会减刑,且罪行更为严重。中国的刑法没有采取不定期刑制
终身监禁的定义、特点、适用条件及执行规定。终身监禁适用于贪污、受贿犯罪被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罪犯,不得减刑或假释。对于犯贪污罪的犯罪分子,根据情节轻重有不同的处罚措施,如如实供述罪行、真诚悔罪等可以从轻处罚。在死刑缓期执行二年期满后将刑期减为无期徒刑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