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法 > 刑罚运用 > 追诉时效 > 百姓应当知道的时效问题

百姓应当知道的时效问题

时间:2023-10-31 浏览:16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13374

一、民商法律规定的诉讼时效

《民法通则》中规定的时效

根据《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五条规定,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二年,除法律另有规定外。根据第一百三十六条规定,以下诉讼时效期间为一年:

(一) 要求赔偿身体伤害的;

(二) 未声明出售质量不合格商品的;

(三) 延付或拒付租金的;

(四) 寄存财物被丢失或损毁的。

根据第一百三十七条规定,诉讼时效期间从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但是,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除非存在特殊情况,人民法院可以延长诉讼时效期间。根据第一百三十八条规定,超过诉讼时效期间,当事人自愿履行的,不受诉讼时效限制。根据第一百三十九条规定,在诉讼时效期间的最后六个月内,因不可抗力或其他障碍不能行使请求权的,诉讼时效中止。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诉讼时效期间继续计算。根据第一百四十条规定,诉讼时效因提起诉讼、当事人一方提出要求或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从中断时起,诉讼时效期间重新计算。根据第一百四十一条规定,法律对诉讼时效另有规定的,依照法律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一百二十九条规定,因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和技术进出口合同争议提起诉讼或申请仲裁的期限为四年,从当事人知道或应当知道其权利受到侵害之日起计算。其他合同争议的诉讼时效期限,依照有关法律的规定。

二、劳动争议案件时效

新的劳动仲裁法于2008年5月1日生效。这一法律的出台给劳动者带来了很多好处。最明显的是,劳动仲裁不再收取仲裁费用。此外,仲裁时效也发生了重大变化。以下是对仲裁时效修改的简要介绍:

第一,延长了仲裁时效的期间。仲裁时效从原来的60天延长至一年,这大大保护了劳动者的权利。

第二,明确规定了时效的中断和中止。根据规定,仲裁时效因当事人一方主张权利、请求权利救济或对方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从中断时起,仲裁时效期间重新计算。另外,仲裁时效因不可抗力或其他正当理由导致申请仲裁期间内无法申请仲裁的,仲裁时效中止。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仲裁时效期间继续计算。

第三,对于拖欠工资的争议,在劳动关系存续期间不受时效限制。对于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的劳动关系,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仲裁时效期间的限制。但是,劳动关系终止后,应在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提出。

三、行政案件时效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第九条规定,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可以在自知道该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六十日内提出行政复议申请,除法律规定的申请期限超过六十日的情况外。如果因不可抗力或其他正当理由耽误法定申请期限,申请期限应从障碍消除之日起继续计算。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三十七条规定,对属于人民法院受案范围的行政案件,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可以先向上一级行政机关或法律、法规规定的行政机关申请复议,对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对于法律、法规规定应当先向行政机关申请复议,对复议决定不服再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情况,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

根据第三十八条规定,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向行政机关申请复议的,复议机关应在收到申请书之日起两个月内作出决定,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外。如果申请人不服复议决定,可以在收到复议决定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如果复议机关逾期不作决定,申请人可以在复议期满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除法律另有规定外。

根据第三十九条规定,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应当在知道作出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三个月内提出,除法律另有规定外。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如果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申请行政机关履行法定职责,行政机关在接到申请之日起60日内不履行,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受理。如果法律、法规、规章和其他规范性文件对行政机关履行职责的期限另有规定,从其规定。对于在紧急情况下请求行政机关履行保护人身权、财产权的法定职责,行政机关不履行的,起诉期间不受上述规定的限制。

根据第四十条规定,行政机关在作出具体行政行为时,如果没有制作或送达法律文书,只要能证明具体行政行为存在,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受理。根据第四十一条规定,行政机关在作出具体行政行为时,如果未告知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诉权或起诉期限,起诉期限从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知道或应当知道诉权或起诉期限之日起计算,但起诉期限最长不得超过2年。对于复议决定未告知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诉权或法定起诉期限的情况,适用上述规定。根据第四十二条规定,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不知道行政机关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内容的,其起诉期限从知道或应当知道该具体行政行为内容之日起计算。对于涉及不动产的具体行政行为,起诉期限从作出之日起超过20年;对于其他具体行政行为,起诉期限从作出之日起超过5年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根据第四十三条规定,如果超过起诉期限是因起诉人自身的原因,被耽误的时间不计算在起诉期间内。如果因人身自由受到限制而不能提起诉讼,被限制人身自由的时间不计算在起诉期间内。

四、刑法中的追诉时效

根据我国刑法第八十七条规定,犯罪经过一定期限不再追诉。具体规定如下:

(一) 最高刑为不满五年有期徒刑的犯罪,经过五年不再追诉;

(二) 最高刑为五年以上不满十年有期徒刑的犯罪,经过十年不再追诉;

(三) 最高刑为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犯罪,经过十五年不再追诉;

(四) 最高刑为无期徒刑、死刑的犯罪,经过二十年不再追诉。如果二十年以后认为必须追诉的,须报请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贪污罪过了追诉时效怎么办

    贪污罪过了追诉时效的处理方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相关规定,检察机关在审查案件时可能会作出不起诉决定。此外,文章还介绍了贪污罪的量刑标准和相关法律规定,包括犯贪污罪后的处罚和从轻处理的情形。

  • 打架后多长时间报警有效期

    根据我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发生打架行为的人在报警后追诉有效期为行为终了之日起算六个月。如果在这六个月内没有被公安机关发现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将不再受到处罚。根据法律的规定,以下情况的人不会被执行行政拘留处罚: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已满

  • 拘役和拘留的相同之处

    刑事诉讼中存在诉讼时效,即一定时间后不再追诉犯罪行为。根据《刑法》规定,不满五年有期徒刑的犯罪经过五年不再追诉;五年以上不满十年有期徒刑的犯罪经过十年不再追诉;十年

  • 适用于刑事简易程序的案件类型有哪些?

    刑事诉讼时效规定了不同档次的追诉时限,以法定最高刑为标准。对于最高刑在五年以下的案件,五年后不再追诉;对于最高刑在五年到十年之间的案件,十年后不再追诉;对于最高刑在

  • 免于刑事处罚是什么
  • 刑事诉讼案件谁举证
  • 短信威胁要杀人是否构成故意杀人罪?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