诈骗罪的客体要件是公私财物所有权。它只侵犯国家、集体或个人的财物所有权,而不包括骗取其他非法利益。
诈骗罪的客观要件在客观上表现为使用欺诈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
诈骗罪的主体要件是一般主体,即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都能构成本罪。
诈骗罪的主观要件在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并且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
隐瞒犯罪所得的客体要件是司法机关正常查明犯罪,追缴犯罪所得及收益的活动。
隐瞒犯罪所得的客观要件根据《刑法》第三百一十二条的规定,包括窝藏、转移、收购、代为销售或者以其他方法掩饰、隐瞒的行为。
隐瞒犯罪所得的主体要件是一般主体,即年满16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
隐瞒犯罪所得的主观要件要求明知,对于明知的内容,行为人只需要明知该物品可能是犯罪所得和犯罪所得收益,不要求明知该物品的具体性质和价值。对于明知的程度,行为人必须知道是他人的犯罪所得或犯罪所得收益,而不是一般违法所得。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的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一十二条的规定,明知是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而予以窝藏、转移、收购、代为销售或者以其他方法掩饰、隐瞒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诈骗罪的构成要件,其客体是公私财物所有权,客观上表现为使用欺诈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主体为一般主体,主观上表现为直接故意,并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诈骗行为包括虚构事实和隐瞒真相,使被害人产生错误认识并处分财产,最终导致财产损害。
关于犯罪所得及犯罪收益相关的辩护词。被告人周某已主动退赔大部分赃款并购买赃车自用,未获得非法收益,且在被捕过程中无拒捕行为,并积极配合追缴赃物。考虑到其退赔和积极配合情节,以及社会危害性较小,二审法院应对其从轻量刑,并考虑宣告缓刑。
诈骗罪中夫妻唯一住房是否会没收的问题。根据法律规定,如果房屋是合法财产,则不会被没收,但如果房屋是诈骗所得且非生活必需品,则可能会被没收。文章还讨论了被诈骗的钱能否追回的问题,指出需要综合考虑追回可能性、积极配合警方以及追缴赃款的归属等方面。
明知是盗窃的机动车,帮助更改车身颜色或车辆外形是否构成犯罪的问题。律师解答表示,根据相关法律,这种行为可能构成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文中列举了几种涉及到该罪行的情况,包括买卖、修改发动机号等。若涉及多辆盗窃机动车或总价值较高,将面临有期徒刑和罚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