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支付时被他人非法扫描支付宝是盗窃吗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进行电子支付的时候,被他人非法扫描二维码造成财产损失的,是属于盗刷支付宝的行为,数额较大的会构成盗窃罪。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六十四条 【盗窃罪】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移动支付的缺点
我国移动支付市场尽管发展的非常好,但其在用户安全、信用体系、法律规范、传统习惯等方面存在很多问题。这大大打击了以移动支付为基础的互联网金融企业。
第一,安全问题是关乎移动支付健康发展的重大方面。移动支付面临的风险不仅涉及用户的资金安全,还涉及信息安全、手机终端等多个方面。例如由于手机丢失、中病毒等导致银行密码和个人信息泄露造成安全风险的事件数不胜数,这给互联网金融企业造成一笔不小的损失,也会给群众造成恐慌。这也是移动支付虽然使用者众多但总金额不高的原因。
第二,用户、企业信用评估体系不完善,违法犯罪行为多发。由于网络犯罪惩罚力度小且管理难度大,有些不法之人会和无信用的企业会在拿到资金之后跑到国外,给民众带来损失。特别是P2P网贷平台由于没有很完善的信用评价体系且准入门槛低,成为许多不法人士非法敛财的途径。
第三,支撑移动支付的立法监管体制不完善。《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是我国首个关于互联网金融的政策性文件。该文件结束了互联网金融企业“无监管、无门槛、无规则”的三无状态,在一定程度上规范了移动支付。但与移动支付相融合的互联网金融方面的法律还有待配套,亟需立法部门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打造一个成熟的法律体系。
第四,市场需求及用户消费习惯的问题。我国手机的普及率已达到了90%以上,但移动支付业务数量却远远不及庞大的手机用户规模。这与市场需求不足和用户传统的消费习惯有关。人们仍然还是习惯“一手交钱,一手交物”的商场消费或去城镇银行存贷款。人们不习惯也不完全信任这种通过电子货币的移动支付方式。
电子支付的业务类型。网上支付提供在线货币支付、现金流转等功能,电话支付是线下电子支付形式之一,消费者通过电话终端设备完成付款。移动支付通过移动设备无线完成支付行为。销售点终端交易和自动柜员机交易是电子支付的其他形式。此外,还有其他形式的电子支付如特定
员工侵占公司财产的法律处罚。对于侵占公司财产的行为,根据不同的情况和金额大小,会受到刑法和法律的制裁。国有和非国有公司中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便利侵占财产,将面临有期徒刑和财产处罚。同时,《公司法》和《合伙企业法》也对此类行为做出了相关规定,涉及收受贿赂
电子支付中的法律风险,包括电子扒手、网上诈骗、黑客攻击、电脑病毒破坏和信息污染等。为应对这些风险,电子支付机构应采取加强安全措施、建立内部控制制度、提高客户教育和加强监管等措施,以确保电子支付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保护金融系统的稳定运行。
互联网支付方式的分类。其中,网络银行直接支付模仿了传统交易模式,在B2B交易中常见;第三方辅助支付注重交易便捷性;第三方支付平台则保障交易安全,包括互联网和离线支付;电子信用卡网络支付是另一种支付模式,覆盖范围广泛但对网络安全环境要求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