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务侵占是指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占本单位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要构成职务侵占罪,必须满足以下三个要件:
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是指利用职权及与职务有关的便利条件。职权包括本人职务、岗位范围内的权力,而与职务有关的便利条件则是指通过本人的职权或地位所形成的便利条件,或者利用其他人员的职务或地位上的便利条件。具体包括:
需要注意的是,仅仅利用工作上的便利,如熟悉环境、容易混入现场、易接近目标等,并非构成职务侵占罪,而应当以其他罪行如盗窃罪来论处。
侵占行为是指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本单位财物包括单位依法占有的全部财产,无论是物权、无形财物权还是债权。具体形态包括建筑物、设备、库存商品、现金、专利、商标等。非法占为己有则是指采用侵吞、窃取、骗取等手段将本单位财物转化为私有,包括将合法已持有的单位财物视为己物而加以处分、使用、收藏的行为,以及利用职务便利而骗取、窃取、侵吞、私分单位财物的行为。
需要注意的是,一旦侵占行为开始,即构成非法所有状态,但这只是非法所有状态的结果,并非侵占行为本身的继续。侵占行为的完成,则应视为既遂。如果侵占行为未能完成,则应以未遂论处。
职务侵占罪要求数额较大,即侵占的财物数额必须达到一定标准。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的解释,数额较大的起点数额为六万元,数额巨大的起点数额为一百万元。
需要指出的是,如果仅有非法侵占公司、企业及其他单位财物的行为,但没有达到数额较大的标准,则不能构成职务侵占罪。
诈骗罪与职务侵占罪的区别。两者都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的侵犯财产所有权的行为,但存在明显差异。职务侵占罪的主体是特殊主体,犯罪对象是本单位财物;而诈骗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犯罪对象是他人的财物。此外,两者的犯罪行为和法律规定也有所不同。
侵占罪、盗窃罪与诈骗罪之间的区别。三者中,盗窃罪和侵占罪都涉及非法占有,但时间点不同。侵占罪涉及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等三种财物,主体为一般自然人,主观上必须出于故意。诈骗罪则是基于受害人的受骗,不完全违背受害人的意思表示。在区分这三种罪行时,需关注其侵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办理违反公司法受贿、侵占、挪用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1996.12.25法发[1995]23号)
关于公司和其他企业员工利用职务之便挪用资金的法律规定。其中涉及挪用资金罪的构成、资金数额较大的认定标准以及相应的处罚措施。非国家工作人员受委托管理国有财产时挪用国有资金也构成犯罪,应按照刑法进行定罪处罚。若案发后未退还资金,将面临刑事责任的追究。
职务侵占罪与贪污贿赂罪的区别。前者主体是公司、企业等单位的非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便利侵占单位财物,对象包括公共和私有财物,数额较大的构成犯罪,最高法定刑为十五年有期徒刑。后者主体仅限于国家工作人员,侵犯的是公共财物,法律对数额没有限制,最高法定刑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