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碍军人执行职务罪是指非军职人员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军人依法执行职务的行为。根据《国防法》规定,阻碍军人执行职务的行为违反了公民国防义务,直接危害国防利益。犯罪对象为正在执行职务的军人,包括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的现役军官、文职干部、士兵、学员以及执行军事任务的预备役人员和其他人员。行为人必须采用暴力或威胁手段,阻碍军人依法执行职务。如果行为人没有使用暴力或威胁方法,而只是顶撞、谩骂、不服从命令和指挥等行为,则不构成本罪。
阻碍军事行动罪是指故意阻碍武装部队军事行动,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行为人必须采取故意行为,即明知对方是正在执行任务的军人,却故意以暴力、威胁方法加以阻挠,导致军事行动受阻。如果行为人不知对方是正在执行任务的军人,或者行为人的行为并无必然的因果关系导致军事行动受阻,则不构成本罪。
判定一种阻碍军务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首先要看行为人主观上有无故意阻挠军人执行职务的目的。如果行为人仅仅是发牢骚、讲怪话、态度生硬,或者只是一般的嘲讽、辱骂,行为人并不希望对方停止、变更、放弃执行职务的结果发生,不应以犯罪论处。其次要看行为人是否实施了暴力、威胁手段,是否因此导致军人停止、放弃、变更执行职务或无法执行职务的后果。如果行为人虽然实施了某种阻挠行为,但只是军人正常执行职务,或者对方虽然出现了停止、放弃、变更执行职务或无法执行职务的结果,但与行为人的行为并无必然的因果关系,也不应以犯罪论处。
如果行为人使用暴力方法犯阻碍军人执行职务罪,并导致军人重伤、死亡,或者在犯罪时抢夺、抢劫军人枪支及其他武器装备,应当按照想象竞合犯处罚原则处理,即对行为人从一重罪处断。
阻碍军人执行职务罪与妨害公务罪的区别在于侵害的客体不同。前者侵害的客体是军职任务的正常执行活动,侵害的对象是军人;后者侵害的客体是社会管理秩序,侵害的对象是国家工作人员。阻碍军人执行职务罪与扰乱社会秩序罪的区别在于侵害的客体和对象不同,犯罪手段和犯罪结果也有所不同。阻碍执行军事职务罪与阻碍军人执行职务罪的区别在于犯罪对象不同,前者仅指依法执行职务中的指挥人员和值班、值勤人员。
雇用逃离部队军人罪的法律定义与构成要件。该罪侵犯的是部队兵员管理秩序,包括客体要件、客观要件、主体要件和主观要件。犯罪对象必须是逃离部队的军人,且情节严重。同时,文章还介绍了如何区分罪与非罪的界限以及本罪与窝藏罪的界限。
危害国防利益罪是指主体出于主观上的故意或者过失,危害国防利益,依法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军人依法执行职务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罚金。故意阻碍武装部队军事行动,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战时拒绝军事征
阻碍军事行动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阻碍军事行动,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如果所阻碍的不是上述军事行动,则不能构成本罪,构成犯罪,也应以他罪如阻碍军人执行职务罪等论处。虽有阻碍军事行动的行为,但没有造成实质损害或虽有实质损害或但不是严重损害,都不能以本罪论处。
阻碍执行军事职务罪,是指军人以暴力、威胁方法,阻挠军队指挥人员、值班人员、值勤人员执行职务的行为。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指挥人员或者值班、值勤人员执行职务的行为,严重破坏了指挥和值班、值勤秩序,导致指挥人员和值班、值勤人员无法正常履行职责,将造成严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