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所侵犯的客体不同。
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侵犯的是公司、企业的正常管理活动和信誉。而一般受贿罪所侵犯的是国家机关的正常管理活动和信誉。
2、犯罪行为不同。
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要求索贿的要求不同;本罪索贿也必须为他人谋利益的,才构成犯罪;而受贿罪不需要为他人谋利益,也可以构成犯罪。
3、主体不同。
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适用于公司、企业人员,而受贿罪适用于国家工作人员。
4、犯罪结果不同。
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必须受贿数额较大才构成犯罪;受贿罪数额5000元以下,情节较重的,也可以构成犯罪。
5、法定刑不同。
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最高处15年有期徒刑;而受贿罪最高处死刑。
1、受贿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的行为。
2、适用法律条文:
根据《刑法》第三百八十五条,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的,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的,构成受贿罪。
国家工作人员在经济往来中,违反国家规定,收受各种名义的回扣、手续费,归个人所有的,以受贿论处。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于2007年11月5日联合公布刑法确定罪名补充规定,补充、修改了刑法罪名。
根据《补充规定》,取消了“公司、企业人员受贿罪”罪名,由“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替代。同时,“对非国家工作人员行贿罪”替代了“对公司、企业人员行贿罪”。
调整后的新罪名于2007年11月6日起施行。
不同数额的贪污或受贿行为的量刑标准。根据贪污或受贿数额的大小,文章详细阐述了不同数额下的刑罚规定,包括有期徒刑、拘役、罚金和没收财产等处罚方式。同时,文章还列出了认定“其他较重情节”、“其他严重情节”和“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具体情形,以便对贪污或受贿
公务员受贿行为的法律后果。公务员受贿能否保住工作取决于是否受到刑事处罚,若受到刑罚则会被开除。根据《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违反廉政纪律的公务员将被给予不同程度的处分,情节严重者将被开除。
举报受贿时是否需要提供证据的问题。举报人需提供相关证据,如书面文件、录音、视频、照片等,以确保举报的真实性和可信度。若无法提供证据,受案机关可能不立案。同时,人民检察院案件管理部门在受理案件时也会审查案卷材料的内容,确保案件符合法律要求。
单位行贿行为的定义和特点,包括其法律处罚、刑罚适用问题、立案标准以及认定问题。单位行贿指单位以集体名义实施行贿行为,获得的不正当利益归单位所有。对单位行贿的处罚包括判处罚金和对直接责任人员判处个人行贿罪的刑罚。在认定单位行贿罪时,需要注意区分被动行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