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如何承包林地
一、产生承包工作小组
《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第24条规定,“(四)土地承包经营方案;”需要经村民会议讨论决定方可办理。因此,林地承包应当由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村民会议选举产生承包工作小组;
二、拟订并公布承包方案
承包工作小组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拟订并公布承包方案;由于土地承包涉及的法律比较广,在承包方案的拟订时,应当咨询或聘请土地法律方面的专业人士参与,以减少或杜绝法律漏洞,避免以后出现不必要的法律纠纷。
三、依法召开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村民会议讨论通过承包方案
农村集体土地属于村民集体所有,这类土地的任何权利处分都关系到村民切身利益,因此我国明确对于村民自治范围内的事项,由村民会议讨论通过。2010年10月28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修订并于同日公布实施的第24条规定,“(四)土地承包经营方案;”需要经村民会议讨论决定方可办理。因此就林地承包经营方案,只有村民会议才有权讨论并通过,村民代表会议无权为之。
四、公开组织实施承包方案
承包方案讨论通过后,应当及时公布。并根据林地的具体情况,组织公开程序,让符合条件的个人或单位参与竞争,同时要保证在同等条件下,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优先承包权。
五、发包方与承包方签订承包合同。
合同的签订意味着双方就对某事项达成一致,双方均应受其约束。因此,合同内容如何约定十分重要,应当对合同内容进行审慎考量。
对于将林地发包给本集体经济组织以外的人承包的,还需要依法履行特别程序。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第五十二条规定,“发包方将农村土地发包给本集体经济组织以外的单位或者个人承包,应当事先经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村民会议三分之二以上成员或者三分之二以上村民代表的同意,并报乡(镇)人民政府批准。由本集体经济组织以外的单位或者个人承包的,应当对承包方的资信情况和经营能力进行审查后,再签订承包合同。”
无承包权个人在土地征收过程中的补偿权益问题。根据法律法规,无承包权人可以获得安置补助费,但无法获得土地征收补偿费。安置补助费支付对象可以是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安置单位,个人能得到的补偿有限。土地补偿费归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所有,分配程序需依法进行。
土地承包方式的分类,包括家庭承包和其他方式承包。家庭承包主要面向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内部的家庭,统一将耕地、林地、草地承包给农户,具有福利和社会保障功能,承包期较长,权利义务法定。其他方式承包则更注重效益优先、兼顾公平,承包对象更广泛,市场化运作方式多样
中国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法律保障问题。包括农地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征地制度改革和农民权益保障,以及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集体和农户两个经营层次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同时,为保障农民权益和控制征地规模,中国改革征地制度并完善征地程序。
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定义、主体、法律保护、特征以及性质。土地承包经营权是公民或集体对集体所有或国家所有的土地进行承包经营的权利,受法律的保护。其特征在于其客体是特定的土地或自然资源,承包期限由合同约定,且其性质是一种与债权不同的新型物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