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徇私枉法罪是指司法工作人员在执行职务过程中,出于个人私利或情感因素,对明知无罪的人追究刑事责任,对明知有罪的人故意包庇不追究刑事责任,或者在刑事审判活动中故意违背事实和法律作出错误判决的行为。
徇私枉法罪的构成行为包括:
一、对明知是无罪的人使他受追诉的行为:无罪的人指的是无违法犯罪事实、不构成犯罪或已过追诉时效期限等情况下的个人。使他受追诉是指对无罪人员进行侦查、起诉或审判等刑事诉讼活动,违背法律原则,出于徇私徇情的目的追究其刑事责任。
二、对明知是有罪的人而故意包庇不使他受追诉的行为:有罪的人指的是构成犯罪并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个人。故意包庇是指故意隐瞒、销毁证据或其他手段,以阻止对有罪人员进行立案、侦查、起诉或审判。包庇行为可以涉及全部或部分犯罪事实和情节。此外,故意违背事实和法律、违法变更强制措施、提供虚假材料和意见、故意作虚假鉴定等行为也可构成该罪。
三、在刑事审判活动中故意违背事实和法律作枉法裁判:枉法裁判指的是有罪判无罪、多罪判少罪、无罪判有罪、少罪判多罪或重罪轻判等错误的判决。这种行为只发生在刑事审判过程中,只有刑事审判人员才能构成该罪。
根据1999年9月16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的《关于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立案侦查案件立案标准的规定》(试行),涉嫌以下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
徇私枉法罪的客观表现,包括对明知无罪的人进行追诉、对明知有罪的人故意包庇以及刑事审判中故意违背事实和法律作枉法裁判。徇私枉法罪侵犯的是国家司法机关的正常活动,司法工作人员应当严格依法办事,保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渎职行为是否构成犯罪的问题,具体介绍了滥用职权罪和徇私枉法罪的构成要件,以及民事、行政枉法裁判罪的构成要件。如果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渎职行为导致他人实施犯罪行为,将可能构成犯罪,并受到相应的刑事处罚。
滥用职权是否属于监察委管辖范围的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规定,滥用职权罪是监察委有权管辖的范围之内的。监察委作为监察机关,对行使公权力的行为进行监督,包括滥用职权行为。监察委有权对滥用职权行为进行调查、审查和追究责任,以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和保
社会团体成员是否构成滥用职权罪的问题。罪行主体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包括在人大、政府、法院和检察院中从事公务的人员。滥用职权或玩忽职守导致重大损失将受到刑法处罚。社会团体成员若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履行公务中滥用职权造成损失,也将面临刑事责任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