徇私枉法罪是一种行为犯,其构成要件包括客体要件、客观要件、主体要件和主观要件。
徇私枉法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司法机关的正常活动。司法机关是国家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保护人民、打击敌人,制裁犯罪,保护社会主义四化建设的职能。司法工作人员应当忠于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忠于法律制度,严格依法办事。如果司法工作人员滥用职权徇私枉法,就会破坏国家司法机关的正常活动,损害它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破坏社会主义法制。
徇私枉法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在刑事诉讼中徇私、徇情枉法的行为。徇私徇情枉法是指出于个人目的,为了私利私情,而故意歪曲事实,违背法律作错误裁判。徇私徇情的行为可以表现为对明知是无罪的人使他受追诉,对明知是有罪的人而故意包庇不使他受追诉,或在刑事审判活动中故意违背事实和法律作枉法裁判。
徇私枉法罪的主体是司法工作人员,包括从事侦查、检察、审判工作的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的工作人员。只有这些人员才有可能在立案、侦查、预审、起诉、审判活动中徇私枉法、徇情枉法。
徇私枉法罪的主观要件表现为故意,过失不构成该罪。犯罪的目的是放纵罪犯,或者冤枉好人,动机是徇私、徇情。具体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如图谋私利、贪赃受贿、报复陷害他人、徇私情、袒护、包庇亲友、横行霸道等。
根据刑法规定,犯徇私枉法罪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
国有公司人员滥用职权罪的辩护内容。文中介绍了国有公司人员滥用职权罪的基本概念和相关法律规定,并指出XX区价格认证中心的《价格评估报告书》不能作为定案依据,同时李XX出售国有资产的行为已超过追诉时效。最终请求法院依法宣告李XX无罪。
渎职行为是否构成犯罪的问题,具体介绍了滥用职权罪和徇私枉法罪的构成要件,以及民事、行政枉法裁判罪的构成要件。如果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渎职行为导致他人实施犯罪行为,将可能构成犯罪,并受到相应的刑事处罚。
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违规决策是否构成滥用职权罪的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相关规定,工作人员因严重不负责任或滥用职权导致国有公司、企业破产或严重损失,进而使国家利益受损,将构成滥用职权罪,并面临相应处罚。对于徇私舞弊的管理人员,处罚更为
徇私枉法罪的构成要件,包括客体要件、客观要件、主体要件和主观要件。该罪的主体是特殊主体,即司法工作人员。客观方面表现为在刑事司法活动中实施了徇私枉法、徇情枉法行为。主观方面只能由故意构成,具有徇私、徇情动机。对于该罪的处罚,根据刑法规定,根据不同情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