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法 > 刑法罪名 > 军人违反职责罪 > 战时造谣惑众罪司法解释

战时造谣惑众罪司法解释

时间:2024-09-24 浏览:28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16030

什么是战时造谣惑众罪

战时造谣惑众罪是指在战争期间,散布虚假信息,以动摇军队士气的行为。

战时造谣惑众罪的认定

1. 区分罪与非罪的界限

只有在战时情况下,军职人员制造谣言、迷惑群众、动摇军心的行为,才构成犯罪。对于那些因对上级命令、指示理解不同,而随意发表一些错误言论,或者因任务较重、伤亡较大、未顺利完成任务而埋怨上级和责怪友邻部队的人员,不能视为造谣惑众的行为。对于仅一般传播战况不真实的消息,或将他人的谎言蜚语加以传播、渲染,但尚未造成动摇军心后果的行为,也不应视为犯罪。

2. 区分本罪与谎报军情罪的界限

虽然战时造谣惑众罪和谎报军情罪都涉及虚构事实并加以扩散,其虚构的内容可能很相似。然而,战时造谣惑众罪是将编造的谣言在公众中散布,散布的对象包括下级、同级和上级,但不是在履行职责;而谎报军情罪是将编造的情况按隶属关系和职责要求向上级报告,其表现形式是在履行职责。另外,行为人可能也会编造有关作战命令的谣言,但与假传军令罪的区别在于传递虚假军令的方式和接受虚假军令的对象不同。战时造谣惑众罪的行为人在公众中传播虚假军令,对象是不特定的;而假传军令罪的行为人将虚假命令传递给应执行该命令的人,传递方式通常是正常下达命令的方式,对象是特定的。

3. 战时造谣惑众罪与战时造谣扰乱军心罪

战时造谣惑众罪与战时造谣扰乱军心罪在法律条文上存在竞合关系。对于军人在战时制造谣言、惑众、扰乱军心的行为,应优先适用战时造谣惑众罪的规定进行处罚。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隐瞒、谎报军情罪的认定

    隐瞒、谎报军情罪的认定。该罪侵犯的是军情报告秩序,包括客体要件、客观要件、主体要件和主观要件。隐瞒、谎报军情的行为会对作战造成危害,涉及故意掩盖真实军事情况或报告不真实情况的行为。犯罪主体主要是担负报告军事情况任务的特定人员。

  • 刑法专业术语解析:违令作战消极罪

    违令作战消极罪的犯罪构成要件,包括客体要件、客观要件、主体要件和主观要件。该罪侵害的是军人参战秩序,表现为行为人违抗命令、临阵畏缩、作战消极,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其主体为指挥人员,主观要件则是直接故意。

  • 刑法中虐待罪的判决标准与量刑原则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四百三十三条的规定,参加作战的军人如果犯有战时造谣惑众罪并且罪行已经实施,将会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如果情节严重,刑期将会在三年以上十年以下。而如果情节特别严重,刑期将会在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这是对战时造谣惑众

  • 战时造谣惑众罪既遂会受到什么样的处罚?

    构成本罪既遂的,一般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战时造谣惑众,动摇军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在战时情况下,制造谣言,迷惑群众,动摇军心的,才构成犯罪。

  • 战时造谣惑众罪刑事责任应该怎么承担
  • 战时造谣惑众罪司法解释
  • 战时造谣惑众罪认定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