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时造谣惑众罪是指在战争期间,散布虚假信息,以动摇军队士气的行为。
只有在战时情况下,军职人员制造谣言、迷惑群众、动摇军心的行为,才构成犯罪。对于那些因对上级命令、指示理解不同,而随意发表一些错误言论,或者因任务较重、伤亡较大、未顺利完成任务而埋怨上级和责怪友邻部队的人员,不能视为造谣惑众的行为。对于仅一般传播战况不真实的消息,或将他人的谎言蜚语加以传播、渲染,但尚未造成动摇军心后果的行为,也不应视为犯罪。
虽然战时造谣惑众罪和谎报军情罪都涉及虚构事实并加以扩散,其虚构的内容可能很相似。然而,战时造谣惑众罪是将编造的谣言在公众中散布,散布的对象包括下级、同级和上级,但不是在履行职责;而谎报军情罪是将编造的情况按隶属关系和职责要求向上级报告,其表现形式是在履行职责。另外,行为人可能也会编造有关作战命令的谣言,但与假传军令罪的区别在于传递虚假军令的方式和接受虚假军令的对象不同。战时造谣惑众罪的行为人在公众中传播虚假军令,对象是不特定的;而假传军令罪的行为人将虚假命令传递给应执行该命令的人,传递方式通常是正常下达命令的方式,对象是特定的。
战时造谣惑众罪与战时造谣扰乱军心罪在法律条文上存在竞合关系。对于军人在战时制造谣言、惑众、扰乱军心的行为,应优先适用战时造谣惑众罪的规定进行处罚。
军人违反职责罪的相关罪名及其定义,包括虐待俘虏、私放俘虏、战时残害居民等罪名。同时,文章还涉及了非法获取军事秘密罪、故意泄露军事秘密罪等,并详细说明了应予立案的情形。摘要强调了对国家军事利益的危害以及保密规定的重要性。
指使部属违反职责罪的构成要件,包括客体要件、客观要件、主体要件和主观要件。该罪侵害的是正当行使指挥权的秩序,客观要件包括滥用职权、指使部属进行违反职责的活动和造成严重后果。犯罪主体是军队中的各级首长和其他有权指挥他人的人员,主观方面表现为过失。
逃离部队罪的构成要件,包括客体要件、客观要件、主体要件和主观要件。该罪侵犯的是国家的兵役制度,表现为行为人违反兵役法规,逃离部队且情节严重。其主体为特殊主体,包括现役军人、文职干部、士兵等,且必须是故意违反规定,出于直接故意构成。无论行为人的动机和目
构成本罪既遂的,一般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战时造谣惑众,动摇军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在战时情况下,制造谣言,迷惑群众,动摇军心的,才构成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