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客体要件
本罪侵犯的客体是交通运输安全。破坏交通工具不仅给铁路、公路、水上、空中安全运输造成严重威胁,危害国家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也危及广大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犯罪对象仅限于火车、汽车、电车、船只、航空器等交通工具,包括用于交通运输的拖拉机。但破坏耕种用的拖拉机不危及交通运输安全,不构成本罪,应以故意毁坏财物罪论处。作为本罪破坏对象的交通工具必须是正在使用中的,包括运行中的和交付使用停机待用的交通工具。因为只有破坏这样的交通工具,才可能危害交通运输安全。正在制造或修理中、尚未交付使用的交通工具,通常不会给公共安全造成威胁,情节严重的,应以故意毁坏财物罪论处。2. 客观要件
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实施破坏交通工具的行为,例如破坏驾驶系统、制动系统,以及破坏船体造成行船危险等。只有使用放火、爆炸等危险方法,或者破坏交通工具的重要装置部件,才能造成严重后果,构成本罪。例如,在长途公共汽车中途停车休息时,破坏汽车的重要部件已经达到既遂状态,无既遂与未遂之分。3. 主体要件
本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即年满16周岁的人。行为人无论采用何种手段破坏交通工具,只要足以使其发生倾覆、毁坏危险,危害交通运输安全,均以破坏交通工具罪论处。如果行为人使用放火、爆炸手段破坏未交付使用的交通工具,则应以放火罪或爆炸罪定罪。破坏交通工具罪与盗窃罪或故意毁坏财物罪有牵连关系。行为人秘密窃取交通工具的设备、部件时,往往需要实施拆卸等破坏行为才能实现盗窃目的。根据对牵连犯按一重罪处理的原则,对这种案件应视情节,定为盗窃罪或故意毁坏财物罪。
寻衅滋事犯罪的立案追诉标准,包括殴打他人、追逐拦截辱骂他人、强拿硬要损毁占用财物以及在公共场所起哄闹事等行为。对于情节严重与否的判断,应考虑行为的方式手段、直接危害结果、间接不良后果、行为的时间和地点以及行为人的一贯表现等因素。
非法持有警用子弹30发是否构成刑事犯罪的问题。根据我国司法解释,持有私藏弹药罪将根据具体情况追究刑事责任,包括非法持有、私藏的弹药数量和种类等因素。此外,司法解释还详细列举了非法持有、私藏弹药的具体情形和情节严重的情况。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关于编造虚假恐怖信息刑事案件的法律解释。文章详细阐述了编造虚假恐怖信息罪和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的认定,以及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情形、从重处罚的情形、造成严重后果的情形、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情形,并定义了虚假恐怖信息的含义。
以收养路费为由强要司机钱物的行为所构成的犯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相关规定,这种行为可能构成寻衅滋事罪,包括随意殴打他人、追逐拦截、强拿硬要财物以及在公共场所起哄闹事等情形。如果行为情节严重,可能会受到法律的制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