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暴力危及飞行安全罪
时间:2024-08-29 浏览:25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我国刑法对飞行中的航空器上的人员使用暴力的规定
一、主体
本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即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无论是中国人、外国人还是无国籍人,只要符合刑事责任能力的要求,都可以成为本罪的主体。
二、主观方面
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包括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行为人明知自己对飞行中的航空器上的人员使用暴力会危及飞行安全,而希望或放任这种结果发生。行为人只要意识到自己的暴力行为可能危及飞行安全,并希望或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就可以构成本罪。并不要求行为人对暴力行为是否造成严重后果有认识。在司法实践中,行为人对危及飞行安全的结果大多是出于间接故意。例如,乘客甲、乙在飞行中发生争吵并打斗,引起其他乘客恐慌。甲、乙出于相互侵害的目的,实施暴力行为,直接追求的是对方伤亡结果的发生,对危及飞行安全则持放任态度。行为人的犯罪动机多种多样,无论出于何种动机,都不影响本罪的成立。
三、客体
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公共安全,即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健康和重大公私财物安全。犯罪分子利用航空飞行的危险性和易受侵犯性,为达到犯罪目的,不惜以机组人员、乘客、重大公私财物的安全为代价。本罪侵犯的对象必须是使用中的航空器。根据《东京公约》和《海牙公约》的规定,航空器必须在飞行中才能构成本罪。所谓在飞行中是指航空器在装载结束、机舱外部各门均已关闭时起,直到打开任一机门以便卸载时为止的任何时间。如果飞机是强迫降落的,则在主管当局接管该航空器及其所载人员和财产之前即被视为在飞行中。
四、客观方面
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对飞行中的航空器上的人员使用暴力,危及飞行安全的行为。行为人必须对正在飞行中的航空器上的人员使用暴力,并危及飞行安全,才能构成本罪。本罪的成立并不要求造成严重后果,只要行为人实施了暴力行为并危及飞行安全即可。构成本罪,行为人实施的暴力行为还必须达到足以危及飞行安全的程度。如果只是一般的推撞打架、口角争斗,而不足以危及飞行安全,则不构成本罪。只要行为人的行为使飞行中的航空器的安全处于危险状态,即构成犯罪(危险犯)。并不要求有实际的严重后果发生,如果造成严重后果,则应适用结果加重的刑罚处罚。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重大责任事故罪的法律规定
重大责任事故罪的法律规定,明确了其主体范围及犯罪行为特征。犯罪行为人违反安全管理规定导致重大伤亡事故或其他严重后果的行为将受到相应刑罚。在界定主体范围时,需注意不仅限于企业职工的范畴,还包括其他相关人员。同时,在适用法律时,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综合分析
-
服刑期间的生活费问题
服刑期间的生活费问题,指出服刑人员无需缴纳生活费,并详细阐述了监狱为服刑人员制定的生活规范,包括起床、个人卫生、着装、卫生清洁、餐饮、集体行进等方面的规定。此外,文章还介绍了服刑人员的健康问题和与警官的沟通方式,以及劳动规范,如参加劳动、遵守劳动纪律
-
作弊行为的法律后果
国家考试中作弊行为的法律后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相关规定,组织作弊、情节轻微的作弊行为、情节严重的作弊行为都将受到法律制裁。同时,非法使用窃听、窃照专用器材等行为也会被处罚。帮助他人作弊和出售考试试题答案等行为同样要承担法律责任。作弊行为会破
-
非法采矿罪的司法解释
非法采矿罪的司法解释,详细阐述了违法行为的界定、定罪处罚、破坏性采矿罪的界定及其定罪处罚等内容。同时,对于鉴定和认定破坏性的开采方法以及造成矿产资源破坏的数额进行了规定。对于多次违法行为的处理、单位犯罪的定罪量刑标准和地区标准的确定也进行了明确的说明
-
公司是否能起诉职务侵占行为
-
信用卡诈骗罪立案标准的解析
-
两高出台司法解释规制云盘涉黄行为,12月1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