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规定,盗窃公私财物的数额分为三个等级:一千元至三千元以上为"数额较大",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为"数额巨大",三十万元至五十万元以上为"数额特别巨大"。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可以根据本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和社会治安状况,在上述数额范围内确定本地区执行的具体数额标准,并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批准。
对于在跨地区运行的公共交通工具上发生的盗窃案件,如果无法确定盗窃地点,应根据受理案件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确定的有关数额标准来认定是否达到"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
对于盗窃毒品等违禁品的行为,应根据情节轻重按照盗窃罪处理,并量刑。
对于盗窃公私财物,如果具有以下情形之一,可以按照前条规定的标准的百分之五十来确定是否达到"数额较大":
对于二年内盗窃三次以上的行为,应当认定为"多次盗窃"。
对于非法进入供他人家庭生活、与外界相对隔离的住所盗窃的行为,应当认定为"入户盗窃"。
对于携带枪支、爆炸物、管制刀具等国家禁止个人携带的器械盗窃,或者为了实施违法犯罪携带其他足以危害他人人身安全的器械盗窃的行为,应当认定为"携带凶器盗窃"。
对于在公共场所或者公共交通工具上盗窃他人随身携带的财物的行为,应当认定为"扒窃"。
对于盗窃行为的数额,可以按照以下方法进行认定:
如果盗窃行为给失主造成的损失大于盗窃数额,可以将损失数额作为量刑情节考虑。
对于盗窃有价支付凭证、有价证券、有价票证的行为,可以按照以下方法进行认定盗窃数额:
对于盗窃公私财物,如果具有本解释第二条第三项至第八项规定的情形之一,或者属于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并且数额达到本解释第一条规定的"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百分之五十的,可以分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规定的"其他严重情节"或者"其他特别严重情节"。
对于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如果行为人认罪、悔罪,退赃、退赔,并具有以下情形之一,且情节轻微,可以不起诉或者免予刑事处罚;必要时,由有关部门予以行政处罚:
对于偷拿家庭成员或者近亲属财物的行为,如果获得谅解,一般可以不认定为犯罪;如果追究刑事责任,应当酌情从宽。
对于盗窃国有馆藏一般文物、三级文物、二级以上文物的行为,应当分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规定的"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
对于盗窃多件不同等级国有馆藏文物的行为,三件同级文物可以视为一件高一级文物。
对于盗窃民间收藏的文物的行为,可以根据本解释第四条第一款第一项的规定认定盗窃数额。
对于盗窃机动车的行为,根据以下规定进行处理:
对于盗窃公私财物并造成财物损毁的行为,根据以下规定进行处理:
对于盗窃未遂的行为,如果具有以下情形之一,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如果既有既遂又有未遂的盗窃行为,分别达到不同量刑幅度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处罚;如果达到同一量刑幅度的,以盗窃罪既遂处罚。
对于单位组织、指使盗窃的行为,如果符合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及本解释的规定,应当以盗窃罪追究组织者、指使者、直接实施者的刑事责任。
对于因犯盗窃罪,依法判处罚金刑的行为,应当根据盗窃数额在一千元以上的二倍以下判处罚金;如果没有盗窃数额或者无法计算盗窃数额,应当在一千元以上十万元以下判处罚金。
本解释发布实施后,《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盗窃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1998]4号)同时废止;之前发布的司法解释和规范性文件与本解释不一致的,以本解释为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引渡条件。引渡请求需符合犯罪构成要件和刑罚要求,且引渡涉及的犯罪必须在中国法律和请求国法律中均构成犯罪。同时,对于具有刑事管辖权且正在对被请求引渡人进行刑事诉讼的情况,可以拒绝引渡。此外,还考虑了人道主义因素。
诈骗罪与职务侵占罪的区别。两者都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的侵犯财产所有权的行为,但存在明显差异。职务侵占罪的主体是特殊主体,犯罪对象是本单位财物;而诈骗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犯罪对象是他人的财物。此外,两者的犯罪行为和法律规定也有所不同。
关于诽谤罪的司法解释及相关规定。解释指出,在出版物中公然侮辱或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者将依法定罪处罚。被害人通过网络实施行为并提起诉讼时,如证据困难,法院可要求公安机关协助。
刑法修正案(八)对无期徒刑减刑期限和限制减刑的死缓罪犯进行了修改
刑法修正案(八)中关于无期徒刑减刑期限、限制减刑的死缓罪犯刑罚期限以及假释条件的修改。无期徒刑减刑期限延长至不少于十三年;限制减刑的死缓罪犯刑罚期限也有明确规定,如缓期执行期满后依法减为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刑罚期限不能少于二十五年;假释条件相应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