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嫌疑人在刑事诉讼过程中有两种方式行使辩护权:自行辩护和委托辩护。自行辩护是指犯罪嫌疑人亲自对被指控的犯罪行为进行辩解,提出无罪、罪轻或应减轻处罚的理由和依据。委托辩护则是犯罪嫌疑人委托他人代为辩护,由辩护人提出无罪、罪轻或应减轻处罚的理由和依据。值得注意的是,在委托他人辩护的同时,犯罪嫌疑人仍然保留自行辩护的权利。
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犯罪嫌疑人可以委托以下人员担任辩护人:
律师是具备律师资格并从事律师业务的法律服务人员。律师可以分为专职律师和兼职律师,无论是专职还是兼职律师都可以被委托为辩护人。需要注意的是,具备律师资格并从事律师业务是不同的概念。通过全国律师资格统一考试合格后,国务院司法行政部门可以授予律师资格。然而,获得律师资格后,还需要申请并获得司法行政部门颁发的律师执业证书,才能合法从事律师业务。没有获得律师执业证书的律师资格者不能以律师身份从事业务。此外,国家机关现任工作人员不得兼任执业律师,律师在担任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期间也不得执业。
在这里所说的“人民团体”主要指共青团、工会组织、妇联组织等。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所在单位可以推荐人民团体或个人作为辩护人,这些人不一定是律师。
在这里所说的“监护人”主要指未成年人的父母。根据法律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是其法定监护人,如果父母不具备监护能力或已故,祖父母、外祖父母或兄姐可以担任监护人。至于“亲友”的定义,刑事诉讼法未作明确规定,通常理解为亲戚和朋友。法律规定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除了可以选择律师作为辩护人外,还可以选择监护人和其他亲友作为辩护人,以便更方便地行使辩护权。
刑事诉讼中的辩护人制度。辩护人帮助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行使辩护权,维护其合法权益。辩护人的范围广泛,包括律师、人民团体推荐的人等。被告人享有多种辩护权,如陈述权、辩论权等。刑事辩护分为自行辩护、委托辩护和指定辩护三种方式,辩护人需根据事实和法律提出证据
辩护人的权利和义务。辩护人在不同诉讼阶段拥有多项权利,如接受委托、查阅案件材料、调查取证、提出辩护意见等。同时,辩护人也有义务维护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的合法权益,遵守法律,不得隐匿证据、干扰司法诉讼活动。辩护律师与其他辩护人的诉讼权利有所差异。
刑事委托辩护人的适用情形和指定辩护的规定。在公诉案件中,犯罪嫌疑人在被侦查机关第一次讯问后或采取强制措施之日起可以委托律师。对于自诉案件的被告人,有权随时委托辩护人。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在特定阶段应告知被告人有权委托辩护人。指定辩护适用于审判阶段,被
关于刑事辩护人的数量限制的规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委托一至两名辩护人进行辩护。此外,一些特定身份的人员可被委托为辩护人,包括律师、由人民团体或单位推荐的人、监护人或亲友等。同时,规定了一名被告人委托的辩护人数量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