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的各种应收款项,可能会因购货人拒付、破产、死亡等原因而无法收回。这类无法收回的应收款项就是坏账。因坏账而遭受的损失为坏账损失。
企业应当在资产负债表日对应收款项的账面价值进行检查。如果有客观证据表明应收款项发生减值,企业应当将该应收款项的账面价值减记至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确认减值损失,并计提坏账准备。
坏账准备的计提方法有直接转销法与备抵法两种。
直接转销法是指只有在实际发生坏账时,才将损失计入当期损益,并同时冲销应收款项。
备抵法是按期估计坏账损失,将预计的坏账损失计入当期损益,并计提坏账准备。当坏账实际发生时,将坏账准备转入应收账款等账户。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应采用备抵法确定应收款项的减值,不允许采用直接转销法。
应收账款在设定质押后的处理方式,包括转让问题、清收与使用问题以及管理问题。在转让问题上,应收账款在质押后一般不得转让,出质人如欲转让需经质权人同意。在清收与使用问题上,应收账款的债务人支付的款项应优先用于清偿所担保的债权。在管理问题上,出质人应履行对
个人制造假账的法律处罚。对于情节不严重且不构成犯罪的情况,个人将受到《会计法》规定的罚款和行政处分。对于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情况,个人可能面临刑事处罚,如有期徒刑和罚金,具体处罚程度取决于逃税数额和所占应纳税额的比例。文章还强调了伪造会计凭证的法律处罚
债权凭证制度的法律属性不明确的问题,其社会功能的发挥受到限制。债权凭证并未改变人们对法院出具“法律白条”的认识,实施中增加了法院工作量,且缺乏明确的执行措施标准和有效监督。尽管设立债权凭证的初衷是保护债权人权益、提高法院执行效率,但实际上并未达到预期
实物类不良资产主要是指因市价持续下跌、技术陈旧、长期闲置等原因导致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的设备、房屋建筑物以及成本高于可变现净值的存货、在建工程等具有实物形态的不良资产。债权类不良资产是指长期难以回收的、预计可能产生坏账损失的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