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缺乏法律和理论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执行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试行)》,并没有对债权凭证进行规定或相关精神的阐述。债权凭证制度作为一种案件终结执行的制度,缺乏法律和理论的依据。我国民诉法对于法律文书的称谓有着严格的界定,不同的法律文书具有特定的含义。判决书用于解决实体问题,裁定书用于解决程序问题,决定书用于解决其他问题。债权凭证的出现在理论上破坏了法律文书的体系,导致法律文书的内涵变得混乱。有人认为债权凭证的性质属于公证文书,但法院作为公证文书的发放主体值得怀疑。因此,债权凭证也缺乏理论根据。
(2) 剥夺了当事人依法主张利息的权利
债权凭证制度剥夺了当事人依法主张利息的权利。
(1) 缺乏应有的发放程序
债权凭证的发放缺乏应有的程序。
(2) 执行期限自相矛盾
债权凭证制度规定,债权凭证的发放条件之一是执行期限届满。这与实行债权凭证的重要目的提高执行效率相矛盾。此外,我国执行法律要求执行案件必须在执行期限届满前完成,而债权凭证要求在执行期限届满后才能发放。因此,债权凭证制度严重违反了执行期限。
债权凭证制度的实施产生了不良的社会效果,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债权凭证并未改变人们对法院出具“法律白条”的认识。
债权凭证的实施增加了法院的工作量。
债权凭证的实施增加了诉讼成本。
债权凭证具有以下特征:
1. 债权凭证是法院在执行过程中发放的,没有严格的审判程序。
2. 债权凭证是在被执行人无财产可供执行,或现有财产经强制执行后仍不足清偿债务时发放的。
3. 债权凭证是法院向当事人发放的具有法律效力的法律文书。当权利人能够提供证据证明被执行人有履行能力时,可以根据该债权凭证直接向法院申请执行。
4. 债权凭证的内容是债权人据以申请执行的法律依据。
建筑工程质量保证金的相关规定,包括发包人和承包人需要约定的保证金事项,政府投资项目和社会投资项目在保证金管理上的差异,以及如何鉴定建筑工程质量缺陷程度等。此外,文章还介绍了向开发商争取商品房质量保证金的注意事项。
特殊侵权责任的法定概念及其种类。特殊侵权责任包括国家机关职务侵权行为、产品缺陷致人损害、高度危险作业致人损害、污染环境致人损害、地面施工致人损害和地上工作物致人损害等。这些责任是根据民法上的特别责任条款或民事特别法规定的,应对他人的人身或财产损失承担
法律咨询合同的印花税问题。根据《印花税暂行条例》的规定,法律咨询合同不在印花税的征税范围内,因此无需为法律咨询合同支付额外的印花税。当事人在签订法律咨询合同时,无需考虑印花税的支付问题。
法院系统为提高案件结案率,优化司法资源配置所采取的措施。通过发放债权凭证的方式结案,确立再申请执行制度,并督促被执行人及时履行债务,以保护当事人权益。浙江法院系统实践债权凭证制度取得了明显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