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事诉讼法 > 强制措施 > 扭送 > 扭送犯罪分子至异地相关费用由谁出

扭送犯罪分子至异地相关费用由谁出

时间:2020-05-25 浏览:12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18758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公民发现有不法人员实施违法犯罪活动的,是可以将不法人员扭送到公安机关的,而在一定的情形下,是可以异地扭送的,那么扭送犯罪分子至异地相关费用由什么人出?下面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读者进行相关知识的解答。

扭送犯罪分子至异地相关费用由谁出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执着犯罪分子到异地的,所产生的费用一般由扭送机关承担的,而费用列入财政项目,由财政进行补贴。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第八十四条 对于有下列情形的人,任何公民都可以立即扭送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处理:

(一)正在实行犯罪或者在犯罪后即时被发觉的;

(二)通缉在案的;

(三)越狱逃跑的;

(四)正在被追捕的。

扭送与自首的区别有哪些

在司法实践中,非主动归案的有三种情形:一是被司法机关缉拿归案的;二是被群众扭送到司法机关归案的;对于这两种情形,毫无疑问不能认定为自首。三是被自己的亲友扭送到公安机关归案的,对于这种情形,不管是司法理论界还是司法实践中均有不同的看法。需要注意的是此时这种情况属于比较特殊,因为嫌疑人是在自首的途中才被别人扭送至公安机关的,应当视为自首,因为根据刑法规定,自首必须同时具备“自动投案”和“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两项要件。关于“自动投案”的规定,根据最高法《解释》和《具体意见》的规定,共有12种情况可认定为“自动投案”的第五款规定,经查实确已准备去投案,或者正在投案途中,被公安机关捕获的,应当视为自动投案。

比如说上述第三种情况,案例中犯罪嫌疑人有自首的动机及行为,然而与扭送行为二者形成了竞合,在无意思联络状态下形成了合力,最终达到了归案的效果。就本案而言,此时的扭送并非法律意义上诉扭送。因为“扭送”意味着犯罪嫌疑人对归案的反抗和拒斥。而本案中,即使未有扭送行为,嫌疑人也必将投案,构成自首,这种必然性表明,其自首行为虽介入了另一个原因,却达成了同样的效果。因此,从主观主义角度出发,其行为应认定为自首。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扭送讯问的时间期限

    讯问时间的限制及相关规定。在传唤和拘传的情况下,时间不得超过12小时,案情重大复杂可延长至24小时。对已被拘留或逮捕的犯罪嫌疑人,应在24小时内讯问。讯问时需由至少两名侦查人员进行,地点应在看守所内或在指定地点,并需出示证明文件。讯问过程中需制作笔录

  • 刑事诉讼法扭送:权利与限制

    刑事诉讼中的扭送行为,包括其定义、权利与限制。公民在特定情况下有权将犯罪嫌疑人扭送给司法机关处理。扭送是中国法律赋予公民协助打击犯罪的权利。但扭送对象只能送往公安机关、检察院或法院,这一限制对保护扭送对象和应对反抗威胁不利。建议扩大接受扭送对象的范围

  • 群众扭送犯罪嫌疑人的必要程序

    公民扭送犯罪嫌疑人的必要程序,包括公民扭送的法定情形、接收机关的处理程序以及对扭送人的奖励和告诫。公民扭送是打击犯罪的重要方式之一,但必须遵循法定程序,确保不侵犯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权益。

  • 公民的权利与义务

    公民在法律实施中如何协助司法机关打击犯罪,维护社会治安秩序。公民在遭遇正在实施犯罪、通缉在案的犯罪嫌疑人、越狱逃跑犯以及正在被追捕的犯罪分子时,可以将其扭送至司法机关。公民应勇敢拿起法律武器,与犯罪分子共同斗争,共同维护社会治安。

  • 异地扭送的处理方法
  • 公民扭送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性
  • 群众扭送查证的时间规定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