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事诉讼法 > 刑事证据 > 证据收集 > 刑事诉讼证据有哪些规则

刑事诉讼证据有哪些规则

时间:2024-07-11 浏览:14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19396
刑事诉讼证据规则,是我们司法机关办案过程中应当坚持的指导精神和行为准则。那么,根据我国证据法相关规定,刑事诉讼证据规则有哪些呢?下面,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你做详细解答,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刑事诉讼中的证据规则

审判机关取证原则

刑事诉讼中,审判机关有权利和义务收集和调取证据。根据《刑事诉讼法》和相关解释的规定,审判机关具有收集、调取证据的权利,并对具体操作程序进行了规定。我国现行的诉讼模式具有较强的职权主义特征,法官在庭审中运用职权收集证据、查明案情。这与当事人中心诉讼模式下法官居中裁判、不负有收集证据义务的原则完全不同。

最佳证据规则

最佳证据规则是指在刑事诉讼中,原始文字材料的效力优于复制件,因此被称为"最佳证据"。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复制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最佳证据规则也发生了一些变通。根据最高法院的解释,收集和调取的书证应当是原件,只有在取得原件确有困难时,才可以使用副本或复印件。收集和调取的物证应当是原物,只有在原物不便搬运、不易保存或者依法应当返还被害人时,才可以使用照片或录像拍摄。

非法言词证据排除原则

刑事诉讼中,非法言词证据是指以非法手段获取的口供、证言、陈述和供述。各国刑事证据法普遍禁止将非法获取的口供作为证据使用。我国刑事诉讼法和相关解释明确规定,以非法手段收集的证言、被害人陈述和被告人供述不能作为定案的依据。

口供补强规则

刑事诉讼中,口供补强规则限制了口供的证明能力。被告人的口供不能作为有罪判决的唯一依据,需要提供其他证据来补强口供的证明力。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只有当被告人的供述没有其他证据支持时,不能认定其有罪和处以刑罚。

证人作证规则

证人作证是指证人就其所感知的事实向司法机关所作的陈述。在刑事诉讼中,证人证言对于查明事实、了解案情具有重要影响。然而,在司法实践中,同一案件中可能存在内容部分矛盾甚至完全矛盾的证言,给司法机关带来困惑。因此,对证人作证设立严格、具体的规定是必要的。我国刑事诉讼法和相关解释明确规定了证人的作证义务,并对证人的权利保障、证人必须具备的条件、证人证言的收集方式、质证程序和采信要求等作出了具体规定。

认证规则

认证是对某一证据能否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进行审查判断的过程。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所有证据必须经过查证属实后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最高法院的解释进一步明确,证据必须经过法庭调查程序的当庭出示、辨认、质证等程序进行查证属实,否则不能作为定案的依据使用。这意味着未经法庭程序查证属实的证据,即使本身是客观真实的,也不能作为定案的依据。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技术侦查措施的适用范围

    技术侦查措施的适用范围,其主要包括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动犯罪等严重危害社会的案件,以及重大的贪污、贿赂犯罪和利用职权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的犯罪案件。技术侦查措施包括电子侦听、电话监听等秘密的专门技术手段,其主体、适用范围、程序与期限等已在相关法律中明

  • 刑事案发后和嫌疑人录音的法律地位

    刑事案发后与嫌疑人的录音在法中的地位和作用。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录音能否作为证据需考虑其与案件的关联性、取证的合法性等因素。若录音合法、关联性强且真实充分,可作为证据;若存在非法手段或关联不强,则可能被排除。

  • 轻微伤证据不足的处理方式

    轻微伤证据不足的处理方式。法院遵循“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若证据不足,将驳回起诉。人民检察院在特定情况下可对轻微伤案件作出不起诉决定,并解除相关财产限制。对于需要给予被不起诉人行政处罚等,人民检察院会提出意见并移送相关机关处理。

  • 从犯刑事责任的法律定义与涵义

    刑事证据收集原则包括:主动、及时收集证据;有目的、有计划收集证据;客观、全面收集证据;深入、细致收集证据;依靠群众与科学技术手段相结合;严格遵守法定程序,注意保守秘密;及时固定、妥善保存证据。刑事诉讼证据可分为原始证据与传来证据、有罪证据与无罪证据、

  • 刑事诉讼证据分类
  • 刑事案件录像证据资料是否可以调取
  • 刑事诉讼证据具体有哪些
刑事证据知识导航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