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诉讼中,审判机关有权利和义务收集和调取证据。根据《刑事诉讼法》和相关解释的规定,审判机关具有收集、调取证据的权利,并对具体操作程序进行了规定。我国现行的诉讼模式具有较强的职权主义特征,法官在庭审中运用职权收集证据、查明案情。这与当事人中心诉讼模式下法官居中裁判、不负有收集证据义务的原则完全不同。
最佳证据规则是指在刑事诉讼中,原始文字材料的效力优于复制件,因此被称为"最佳证据"。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复制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最佳证据规则也发生了一些变通。根据最高法院的解释,收集和调取的书证应当是原件,只有在取得原件确有困难时,才可以使用副本或复印件。收集和调取的物证应当是原物,只有在原物不便搬运、不易保存或者依法应当返还被害人时,才可以使用照片或录像拍摄。
刑事诉讼中,非法言词证据是指以非法手段获取的口供、证言、陈述和供述。各国刑事证据法普遍禁止将非法获取的口供作为证据使用。我国刑事诉讼法和相关解释明确规定,以非法手段收集的证言、被害人陈述和被告人供述不能作为定案的依据。
刑事诉讼中,口供补强规则限制了口供的证明能力。被告人的口供不能作为有罪判决的唯一依据,需要提供其他证据来补强口供的证明力。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只有当被告人的供述没有其他证据支持时,不能认定其有罪和处以刑罚。
证人作证是指证人就其所感知的事实向司法机关所作的陈述。在刑事诉讼中,证人证言对于查明事实、了解案情具有重要影响。然而,在司法实践中,同一案件中可能存在内容部分矛盾甚至完全矛盾的证言,给司法机关带来困惑。因此,对证人作证设立严格、具体的规定是必要的。我国刑事诉讼法和相关解释明确规定了证人的作证义务,并对证人的权利保障、证人必须具备的条件、证人证言的收集方式、质证程序和采信要求等作出了具体规定。
认证是对某一证据能否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进行审查判断的过程。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所有证据必须经过查证属实后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最高法院的解释进一步明确,证据必须经过法庭调查程序的当庭出示、辨认、质证等程序进行查证属实,否则不能作为定案的依据使用。这意味着未经法庭程序查证属实的证据,即使本身是客观真实的,也不能作为定案的依据。
公安机关在办理刑事案件过程中处理尸检报告的方式。规定中明确了公安机关可以进行尸体解剖以确定死因,并通知家属到场或记录无法通知的情况。对于查明死因且无需继续保存尸体的,公安机关通知家属领回或经批准及时处理。对于没有异议的尸检报告,公安机关认为无需保留尸
瑕疵证据与非法证据的界限。非法证据指侵犯公民权利,违反法定程序,影响证据可采性的证据。瑕疵证据是在取证过程中存在轻微违规但可进行补正或合理解释的证据。两者判断标准包括侵犯公民权利的程度、违反法定程序的性质和程度,以及证据可采性的影响。文章还讨论了关于
公安能否认定伪造证据的问题,并详细阐述了伪造证据的相关法律条文。文章介绍了司法工作人员帮助当事人毁灭、伪造证据的徇私枉法行为,以及伪造证据罪与辩护人、诉讼代理人毁灭证据、伪造证据罪的区别。此外,文章还提到了伪造证据罪的量刑标准。
(一)关联性规则,是指只有与案件事实有关的材料,才能作为证据使用。(二)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是指非法法定程序,以非法方法获取的证据,原则上不具有证据能力,不能为法庭采纳。(七)最佳证据规则,又称原始证据规则,是指以文字、符号、图形等方式记载的内容来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