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庭审质证过程中,有人认为凡是不符合法律规定的证据即为非法证据,应当予以排除。例如,辩护人可能会提出控方提供的证言询问地点不符合法律规定,申请排除。虽然刑诉法确实对询问证人地点做了明确规定,但是否所有不合法的证据都属于非法证据呢?从字面意思看,非法证据与不合法证据的意义相同。这可以被视为广义上的“非法证据”,即违反法律规定收集的证据。它包括以下四种情形:
例如,鉴定人超越鉴定资质出具的鉴定意见。
例如,讯问笔录上缺少侦查人员的签名。
例如,讯问犯罪嫌疑人未告知其权利义务。
例如,刑讯逼供、暴力取证等。
然而,排除规则中的非法证据是否包含上述所有违反法律规定收集的证据,需要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五十四条来判断。该条款规定了非法方法收集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以及非法方法收集的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应当予以排除。对于收集物证、书证不符合法定程序,可能严重影响司法公正的情况,应当补正或者作出合理解释;若不能补正或者作出合理解释,则应当予以排除。
根据上述法律规定,非法证据可分为两种类型:
对于采用刑讯逼供等非法方法收集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以及采用暴力、威胁等非法方法收集的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应当一律予以排除。
对于收集物证、书证不符合法定程序,可能严重影响司法公正的情况,应当补正或者作出合理解释;若不能补正或者作出合理解释,则应当予以排除。对于这类证据,应根据裁量排除原则,即需要同时符合三种情形才能认定为非法证据:不符合法定程序、可能严重影响司法公正,以及不能补正或者作出合理解释。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九十五条第二款规定,“可能严重影响司法公正”应综合考虑违反法定程序的收集物证、书证以及所造成后果的严重程度等情况进行权衡判断。
综上所述,排除规则中的非法证据仅指违反法律规定以非法方法收集的证据。对于这种证据,应予以排除,不得作为认定被告人有罪的依据。对于取证主体、证据形式或取证程序违反法律规定的证据,属于瑕疵证据,可以进行补正或者作出合理解释,最终由司法机关综合考虑证据资格和证明力来决定是否采信。
犯罪嫌疑人供述排除的情形。根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对于采取暴力、威胁、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等非法手段获取的犯罪嫌疑人供述应当予以排除。同时,强调依法调查和收集证据的重要性,非法手段收集的证据无效,被处罚人可以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
手机关机卡在里面时,警方是否能够对手机号进行定位的问题。文章介绍了手机定位的方式,包括GPS定位、WIFI定位和基站定位。同时,根据公安局手机定位的法律规定,警方在特定情况下可以采取技术侦查措施对手机进行定位。即使手机关机,仍有可能通过基站定位等方式
公安局行政处罚的相关问题。公安机关保存的行政处罚记录和档案不会消除,这些记录对当事人今后的生活影响不大,只有在违法犯罪时司法机关才会调取。此外,根据《行政处罚法》的规定,对于违法行为在两年内未被发现的情况下,不再给予行政处罚。
自动离职工资的计算方法。首先,根据劳动合同法规定,员工不辞而别造成损失需承担法律责任,用人单位有权追究并要有损失证据。其次,单位应履行解除劳动关系的程序,避免风险。最后,用人单位应按照法律规定支付工资,非法克扣或拖延支付需担责。在员工不辞而别的情况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