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庭审质证过程中,有人认为凡是不符合法律规定的证据即为非法证据,应当予以排除。例如,辩护人可能会提出控方提供的证言询问地点不符合法律规定,申请排除。虽然刑诉法确实对询问证人地点做了明确规定,但是否所有不合法的证据都属于非法证据呢?从字面意思看,非法证据与不合法证据的意义相同。这可以被视为广义上的“非法证据”,即违反法律规定收集的证据。它包括以下四种情形:
例如,鉴定人超越鉴定资质出具的鉴定意见。
例如,讯问笔录上缺少侦查人员的签名。
例如,讯问犯罪嫌疑人未告知其权利义务。
例如,刑讯逼供、暴力取证等。
然而,排除规则中的非法证据是否包含上述所有违反法律规定收集的证据,需要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五十四条来判断。该条款规定了非法方法收集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以及非法方法收集的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应当予以排除。对于收集物证、书证不符合法定程序,可能严重影响司法公正的情况,应当补正或者作出合理解释;若不能补正或者作出合理解释,则应当予以排除。
根据上述法律规定,非法证据可分为两种类型:
对于采用刑讯逼供等非法方法收集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以及采用暴力、威胁等非法方法收集的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应当一律予以排除。
对于收集物证、书证不符合法定程序,可能严重影响司法公正的情况,应当补正或者作出合理解释;若不能补正或者作出合理解释,则应当予以排除。对于这类证据,应根据裁量排除原则,即需要同时符合三种情形才能认定为非法证据:不符合法定程序、可能严重影响司法公正,以及不能补正或者作出合理解释。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九十五条第二款规定,“可能严重影响司法公正”应综合考虑违反法定程序的收集物证、书证以及所造成后果的严重程度等情况进行权衡判断。
综上所述,排除规则中的非法证据仅指违反法律规定以非法方法收集的证据。对于这种证据,应予以排除,不得作为认定被告人有罪的依据。对于取证主体、证据形式或取证程序违反法律规定的证据,属于瑕疵证据,可以进行补正或者作出合理解释,最终由司法机关综合考虑证据资格和证明力来决定是否采信。
刑事诉讼法中证据不足不起诉的影响。人民检察院在审查案件时,若发现证据不足或可能存在非法收集证据的情况,可选择要求公安机关补充侦查。经过二次补充侦查后,如仍认为证据不足,将做出不起诉决定,涉案人员不会有案底记录,对其个人声誉和未来发展有积极影响。
公安机关在办理刑事案件过程中处理尸检报告的方式。规定中明确了公安机关可以进行尸体解剖以确定死因,并通知家属到场或记录无法通知的情况。对于查明死因且无需继续保存尸体的,公安机关通知家属领回或经批准及时处理。对于没有异议的尸检报告,公安机关认为无需保留尸
某县工商局对A公司非法开采长石的处理过程及争议焦点。工商局接到相关部门的函件称A公司非法开采长石,超出核准经营范围。经过调查,工商局认定A公司存在非法开采销售矿产资源的行为,并对其采取了行政强制措施。然而,复议机关认定工商局的行政强制措施决定证据不足
旅游消费中的法律维权措施。旅游者应注意认清旅游广告,避免选择非法经营的旅行社,确认旅行社资质,查看营业执照和旅行社业务经营许可证。同时,旅游者应认真阅读合同内容并保留好发票作为证据。维护自身权益是旅游者的必要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