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据在刑事诉讼中的作用至关重要。为了证实犯罪行为是否存在,收集和固定的证据必须围绕犯罪构成要件展开。只有当证据具备犯罪主体、客体、主观方面和客观方面四个要件时,才能算作完整的证据。否则,证据可能因为不完整而影响其证明力。例如,在贪污贿赂案件中,贪污和受贿罪的构成要素是国家工作人员或受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委托从事公务的人员。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43条的规定,审判人员、检察人员和侦查人员在收集证据时必须遵循法定程序,严禁使用刑讯逼供、威胁、引诱、欺骗或其他非法手段收集证据。刑事诉讼法还具体规定了讯问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询问证人,以及勘验、检查、搜查、扣押物证、书证、侦查实验等侦查取证行为的程序。在调查取证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来收集和固定证据。
证据的完整统一要求证据的指向具有一致性,在对同一犯罪事实的认定上相统一,不能出现认定不一致的情况。侦查人员在侦查过程中不仅要关注证据的种类,还要注意确保所收集的证据合法、准确且具有法律证明力。各类证据之间应相互印证补充,以形成统一的证明体系。
言词证据是通过语言表述来证明犯罪行为的效果。因此,在收集言词证据时,必须注意记录时的语言表述,确保整个记录准确无误,避免因表述不确切而引起异议。目前,言词证据在诉讼活动中仍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对于贪污受贿案件的诉讼过程,分析发现,很多时候并不是关键证据或主要证据收集和固定有问题,而是一些相关证据收集和固定不到位。尤其是在收集言词证据时,记录存在缺陷,主要表现为记录不完整、表述不明确、关键词语用词不当等,导致对证言的理解不同,使证言失去了证明力。
时间对于证明犯罪行为来说非常重要。证据收集的时间性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所收集的证据中确认的时间必须与犯罪实施的时间相符合,否则证据将失去证明力。因此,在证据的收集和固定过程中,必须注意对时间的准确把握。二是在贪污受贿罪的侦查活动中,侦查人员与犯罪嫌疑人之间进行智力较量,某些证据可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消失。抓住时间就等于掌握了主动权,因此在证据收集和固定时必须及时行动。
在证据调取过程中,必须确保手续的完备,不仅要完整提取证据,还要规定可能对所提取证据产生影响的环节。例如,证据的形成时间和过程、证据的来源、证据的持有人或保管人以及持有和保管的过程、证据的提供方式、证据的提供人、证据的提取时间和提取人等都必须合法并符合规定的程序。
在侦查过程中,由于传统侦查观念的影响,一些侦查人员只关注收集有罪证据,而忽视了收集无罪证据。这种按照有罪推定的思维方式进行证据收集往往不能全面客观地把握整个案件,容易导致诉讼困难的被动局面。在实践中,经常会遇到在侦查初期收集到的一些无罪证据实际上是犯罪嫌疑人所订立的攻守同盟的一部分。积极收集、认真分析并充分利用这类证据,往往会成为攻克攻守同盟的有力武器。而在攻克攻守同盟之后,这些无罪证据就可以作为证明犯罪嫌疑人有罪的间接证据。如果不收集这类证据,听任犯罪嫌疑人或律师在审判阶段利用这些证据来证明其无罪,将达到其规避法律制裁的目的。
《刑事诉讼法》对于刑讯逼供等非法手段收集证据的法律规制。规定对于非法手段收集的证据应当予以排除,包括供述、证言和物证等。同时,也强调了人民检察院在调查核实非法证据收集情况时的职责,包括提出纠正意见和追究刑事责任。确保司法公正,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刑讯逼供罪的定义、构成要件和法律后果。刑讯逼供罪指司法工作人员对犯罪嫌疑人采用肉刑或变相肉刑手段强迫其作口供的行为。构成此罪必须满足主体、行为方式、目的和结果等要件。触犯刑讯逼供罪的行为人将受到法律严惩,若导致人员伤残或死亡,将从重处罚。需注意,非法
公安能否认定伪造证据的问题,并详细阐述了伪造证据的相关法律条文。文章介绍了司法工作人员帮助当事人毁灭、伪造证据的徇私枉法行为,以及伪造证据罪与辩护人、诉讼代理人毁灭证据、伪造证据罪的区别。此外,文章还提到了伪造证据罪的量刑标准。
刑讯逼供罪的相关法律规定。文章详细阐述了应予立案的七种情形,并比较了刑讯逼供罪与故意伤害罪的区别,包括犯罪目的、犯罪条件、侵害对象和主体要件等方面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