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务人以低于债务账面价值的现金清偿某项债务的,应将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与实际支付现金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
债务人以非现金资产清偿某项债务的,应将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与转让的非现金资产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转让的非现金资产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
债务人以债务转为资本清偿某项债务的,应将债权人放弃债权而享有股份的面值总额确认为股本(或实收资本),股份的公允价值总额与股本(或实收资本)之间的差额确认为资本公积。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与股份的公允价值总额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
债务人以修改其他债务条件进行债务重组的,应将修改后债务的公允价值作为重组后债务的入账价值。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与重组后债务的入账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如果修改后的债务条款涉及或有应付金额,并且符合《企业会计准则第13号——或有事项》中有关预计负债确认条件的,应将该或有应付金额确认为预计负债。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与重组后债务的入账价值和预计负债金额之和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或有应付金额是指根据未来某种事项出现而发生的应付金额,且该未来事项的出现具有不确定性。
债务人采用现金清偿债务、非现金资产清偿债务、债务转为资本、修改其他债务条件等方式的组合进行债务重组的,应依次以支付的现金、转让的非现金资产公允价值、债权人享有股份的公允价值冲减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再按照本准则第七条的规定处理。
债权人对于以低于债务账面价值的现金清偿某项债务的,应将重组债权的账面余额与收到的现金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如果债权人已对债权计提减值准备的,应先将该差额冲减减值准备,减值准备不足以冲减的部分,计入当期损益。
债权人对于以非现金资产清偿某项债务的,应按照其公允价值入账受让的非现金资产,重组债权的账面余额与受让的非现金资产的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按照本准则第九条的规定处理。
债权人对于以债务转为资本清偿某项债务的,应将享有股份的公允价值确认为对债务人的投资,重组债权的账面余额与股份的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按照本准则第九条的规定处理。
债权人对于以修改其他债务条件进行债务重组的,应将修改后的债权的公允价值作为重组后债权的账面价值,重组债权的账面余额与重组后债权的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按照本准则第九条的规定处理。如果修改后的债务条款涉及或有应收金额的,债权人不应确认或有应收金额,并不得将其计入重组后债权的账面价值。或有应收金额是指根据未来某种事项出现而发生的应收金额,且该未来事项的出现具有不确定性。
债权人对于债务重组采用现金清偿债务、非现金资产清偿债务、债务转为资本、修改其他债务条件等方式的组合进行的,应依次以收到的现金、接受的非现金资产公允价值、债权人享有股份的公允价值冲减重组债权的账面余额,再按照本准则第十二条的规定处理。
应收账款在设定质押后的处理方式,包括转让问题、清收与使用问题以及管理问题。在转让问题上,应收账款在质押后一般不得转让,出质人如欲转让需经质权人同意。在清收与使用问题上,应收账款的债务人支付的款项应优先用于清偿所担保的债权。在管理问题上,出质人应履行对
个人制造假账的法律处罚。对于情节不严重且不构成犯罪的情况,个人将受到《会计法》规定的罚款和行政处分。对于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情况,个人可能面临刑事处罚,如有期徒刑和罚金,具体处罚程度取决于逃税数额和所占应纳税额的比例。文章还强调了伪造会计凭证的法律处罚
债权凭证制度的法律属性不明确的问题,其社会功能的发挥受到限制。债权凭证并未改变人们对法院出具“法律白条”的认识,实施中增加了法院工作量,且缺乏明确的执行措施标准和有效监督。尽管设立债权凭证的初衷是保护债权人权益、提高法院执行效率,但实际上并未达到预期
通过非货币性交易换入的或通过债务重组取得的土地使用权,应按有关非货币性交易或债务重组的会计处理规定确定入账价值,列“无形资产——土地使用权”核算。由于土地的不可再生性、不可移动性等特性和国家实行的管理制度决定,土地使用权的减值可能性较小;产生减值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