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事诉讼法 > 审判阶段 > 刑事第一审程序 > 公开审判的例外情形

公开审判的例外情形

时间:2023-12-25 浏览:19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20769
法院审判案件公开进行是依拒法律的规定进行的,是受到法律保护和支持的,大多数案件都应该公开审判,但也有一些特殊案件是不需要公开审判的,这种时候便可以不公开审判,而这些特殊情形有哪些呢,现在就由手心律师网小编来为大家介绍一下吧。

公开审判的例外情形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严格执行公开审判制度的若干规定

最高人民法院最近发布了一系列规定,严格规范了公开审判案件的范围。根据这些规定,除了涉及国家秘密、个人隐私、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外,其他第一审案件都必须依法公开进行。只有在离婚或涉及商业秘密的案件中,当事人申请并经人民法院决定不公开审理,或者法律另有规定的情况下,才可以不公开审理。对于公开审理的第一审案件,当事人提起上诉或检察机关抗诉的情况下,除非应当发回重审和事实清楚可直接判决,第二审也必须依法公开进行。总的来说,贯彻公开审判制度在审判工作中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意义。

公开审判是裁判公正的保障

公开审判是确保裁判公正的重要手段。通过公开审判,可以使当事人、律师和公众了解案件的审理过程,确保裁判过程的透明和公正。

贯彻公开审判制是实现程序公正的重要措施

贯彻公开审判制度是确保程序公正的重要措施之一。公开审判可以使当事人和公众监督审判过程,避免权力滥用和不当干预,保证案件的公正处理。

公开审判是树立司法的权威性的重要方式

公开审判是树立司法权威的重要方式之一。通过公开审判,可以展示司法机关的公正和专业能力,增强公众对司法的信任和尊重,提高司法机关的权威性。

公开审判是满足公民知情权的必要措施

在现代民主法治国家,实行公开审判是公众对审判活动的知情权的要求。公众有权了解审判过程,知法懂法,并相信审判是公正的。司法机关有义务满足公民的知情权,确保公众对诉讼过程的了解。

实行审判公开可以密切法院同群众的关系

实行审判公开可以密切法院与群众的关系,增强审判人员的责任感,防止违法乱纪现象的发生。公开审判可以使公众参与和监督司法活动,推动司法机关更加公正、透明地行使权力。

实行审判公开可以充分发挥审判的教育作用

实行审判公开可以充分发挥审判的教育作用,扩大办案的效果和影响。公开审判可以教育犯罪分子认罪伏法,教育广大群众积极同犯罪作斗争,预防犯罪,减少犯罪的发生。

相关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125条的规定,人民法院审理案件,除法律规定的特别情况外,一律公开进行。被告人有权获得辩护。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根据1991年4月9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10条的规定,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依照法律规定实行合议、回避、公开审判和两审终审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

根据1989年4月4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6条的规定,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依法实行会议、回避、公开审判和两审终审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11条的规定,人民法院审判案件,除本法另有规定的以外,一律公开进行。被告人有权获得辩护,人民法院有义务保证被告人获得辩护。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刑事速裁程序是否需要犯罪嫌疑人同意

    刑事速裁程序中的犯罪嫌疑人同意问题,规定只有犯罪嫌疑人对指控的犯罪事实无异议时才能适用速裁程序。适用范围限于特定案件,包括可能单处罚金的案件和可能判处有期徒刑、拘役、管制的案件。被告人认罪认罚并同意适用速裁程序是基层法院适用速裁程序的前提。同时,《刑

  • 瘫痪判刑是否可以申请保外就医

    关于瘫痪判刑的罪犯是否能申请保外就医的问题。文中详细介绍了保外就医的条件,包括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等情形。同时,也说明了取保候审手续的处理方式,包括申请流程、保证方式等。总之,是否允许瘫痪判刑的罪犯保外就医取决于是否满足相关条件,并按照法定程序

  • 抢夺罪上诉立案时间及程序

    抢夺罪的上诉立案时间及相关程序。上诉立案时间大约需要40多天。抢夺罪特征为行为人主观上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实施了公然夺取他人财物的行为,且数额巨大或情节严重才构成犯罪。与抢劫罪的区别在于是否使用暴力或胁迫方法。抢夺罪的刑罚根据情节严重程度而定

  • 非吸公司一般抓哪些人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相关内容。该罪行主要逮捕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人员,包括相关单位的负责人及其他责任人。违反金融秩序,非法或变相吸收公众存款的人员将面临法律的制裁,根据涉及金额的大小和情节严重程度,罪犯将面临不同的刑罚和罚金。单位犯此罪将被判处罚金

  • 非吸罚款没钱交怎么办
  • 醉驾简易开庭的流程适用吗?醉驾酒精300如何处理?
  • 检察院已退侦是指什么意思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