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收账款的损失包括逾期应收账款的资金成本、附加收账费用和坏帐损失等直接损失。此外,还有一些间接的损失,如企业赊销导致的现金流出增加,主要表现为流转税和所得税的支出。
应收账款带来的销售收入并未实际收到现金,而企业必须按时以现金交纳流转税。随着销售收入的增加,企业交纳的流转税如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资源税以及城市建设税等也会增加。
应收账款产生了利润,但并未以现金实现,而企业必须按时以现金支付所得税。一旦应收账款无法及时收回,企业可能不得不向银行借债,承担利息费用。若企业拖欠供应商货款,可能无法获得购货现金折扣或优惠,增加产品成本,处于价格竞争劣势。若同时发生多起损失超出企业承受能力,企业可能陷入严重的财务危机甚至破产。
当企业有好的投资机会但资金不足时,可以利用应收账款进行融资。以下是降低应收账款损失的途径:
企业根据财务特点和要求,通过应收账款证券化融资,将应收账款转化为资产融资方式,调整和优化资产负债表,增加资产流动性。尤其对于产品单价高、收款期限长的企业,应收账款在资产负债表上占比较大,证券化可以增加流动性并为企业融资。企业可将应收账款证券化,由银行担任受托机构,发行基于应收账款的短期受益证券。
根据新实施的《物权法》条款,应收账款可以作为动产担保物质押,登记机构为人民银行信贷征信系统。这一制度突破有利于动产担保价值发挥,促进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融资。应收账款的抵借是将企业的应收账款作为抵押品向银行获得借款的融资方式,包括整体抵借和特定抵借。中小型企业由于信用和社会地位限制,难以进行直接融资,应收账款的抵借可以满足资金需求,加速应收账款周转率。企业将应收账款抵押给银行后一般不通知相关客户。
国际保付代理业务的参与方及其职责,包括供应商、业务人、出口保理商和进口保理商的角色定义。同时,文章还阐述了争端解决方式、出口保理商的责任、业务范围、协议和规则的适用、信用风险的承担等相关内容。在核准申请和信用风险承担方面,进口保理商对转让的应收账款的
应收账款担保风险的评估和避免问题。应收账款作为担保可能存在无法实现物权的风险,但法律和商业风险均可控制。法律风险的解决包括立法明确应收账款作为担保的合法性并建立登记制度,商业风险则通过当事人协商解决。应收账款质押需满足书面合同和登记生效的条件,转让需
个人制造假账的法律处罚。对于情节不严重且不构成犯罪的情况,个人将受到《会计法》规定的罚款和行政处分。对于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情况,个人可能面临刑事处罚,如有期徒刑和罚金,具体处罚程度取决于逃税数额和所占应纳税额的比例。文章还强调了伪造会计凭证的法律处罚
债权凭证制度的法律属性不明确的问题,其社会功能的发挥受到限制。债权凭证并未改变人们对法院出具“法律白条”的认识,实施中增加了法院工作量,且缺乏明确的执行措施标准和有效监督。尽管设立债权凭证的初衷是保护债权人权益、提高法院执行效率,但实际上并未达到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