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二十九条规定,当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对地方各级人民法院第一审的判决不服时,应在收到判决书后的五日内向人民检察院提出抗诉。人民检察院收到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的请求后五日内,应作出是否抗诉的决定,并答复请求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三十条规定,对不服判决的上诉和抗诉的期限为十日,对不服裁定的上诉和抗诉的期限为五日,计算期限从接到判决书、裁定书的第二日起算。
受理申诉或控告的机关应及时处理。对处理不服的,可以向同级人民检察院申诉;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的案件,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检察院申诉。人民检察院对申诉应及时进行审查,如情况属实,应通知有关机关予以纠正。
抗诉的提出是指人民检察院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向相应级别的人民法院提出抗诉。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最高人民检察院对各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上级人民检察院对下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可以提出抗诉;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对同级人民法院已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不得直接提出抗诉,只能提请上级人民检察院提出抗诉。
抗诉的方式是指人民检察院对人民法院的生效裁判提出抗诉时采取的方式。人民检察院决定对人民法院的生效裁判提出抗诉时,应制作抗诉书。抗诉书是人民检察院对人民法院的生效裁判提出抗诉的法律文书,也是人民检察院行使检察监督权引起对抗诉案件再行审理的法律文书。抗诉书中应载明:提出抗诉的人民检察院和接受抗诉的人民法院;抗诉案件的原审法院对案件的编号及其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抗诉的事实和理由;提出抗诉的时间。如有证据,人民检察院向人民法院提交抗诉书的同时,可向人民法院提供证据或证据来源。
刑事抗诉的含义、法律依据、条件及程序。刑事抗诉是当被害人或公诉方对刑事判决有异议时,通过向上级检察院提起抗诉来实现对被告人的正确惩罚的诉讼行为。其法律依据为《刑事诉讼法》相关规定。抗诉的条件包括判决、裁定确有错误,且有抗诉必要性。抗诉程序包括二审程序
上诉不加刑原则的适用条件及具体内容。该原则仅适用于被告人一方上诉的案件,对二审法院有约束力,不得加重被告人的刑罚,包括刑期、刑种、附加刑和刑罚执行方法等。在共同犯罪案件、原判认定事实清楚、证据充分但罪名不当、对被告人实行数罪并罚等情况都有具体适用内容
刑事诉讼中检察院提起抗诉的程序和类型。抗诉分为二审抗诉和再审抗诉两种类型,分别适用于不同的情况和程序。抗诉的提出主要基于原裁判存在问题,如认定事实错误、证据不确实等。同时,文章还介绍了审抗诉与再审抗诉的区别,包括抗诉对象、权限、接受抗诉的审判机关、抗
刑事附带民事调解书抗诉的流程。抗诉程序包括发现案件不属于本院管辖应退回检察院,被告人无法联系时也要退回,并要求检察院补充证据。同时,《刑事诉讼法》规定了第二审法院应开庭审理的情形。另外,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二审开庭后一般两个月内会下达判决书,特殊情况可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