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事诉讼法 > 审判阶段 > 死刑复核程序 > 死刑复核程序变迁

死刑复核程序变迁

时间:2024-07-14 浏览:34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21373
回首死刑复核权的下放(1980~1983),争议(1996~1997),回归(2004~2006)3个主要阶段,可以清晰地看出一条人治走向法治的道路。

中国死刑复核权的演变

下放

2006年12月28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统一行使死刑案件核准权有关问题的决定》公布,决定从2007年1月1日起,废止过去根据《人民法院组织法》原第13条规定发布的授权高级人民法院和解放军军事法院核准部分死刑案件的通知。这意味着死刑复核权终于收归最高人民法院。1980年2月12日,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13次会议批准,允许最高人民法院授权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核准犯有严重罪行的死刑案件。这一决定开启了死刑复核权下放的序幕。然而,这个决定持续了27年之久,超出了原本的预期。两个月前,死刑复核权回收的最后法律障碍被解决。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4次会议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组织法的决定》,删除了原第13条。根据原第13条,最高人民法院在必要时可以授权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行使核准死刑案件的权力。

争议

27年来,死刑复核权下放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影响和争议,成为国内外关注的焦点之一。从下放到争议再到回归,这三个阶段清晰地展示了中国由人治向法治转变的道路。下放阶段发生在1980年至1983年期间。在1979年通过的《刑法》和《刑事诉讼法》中,规定了死刑由最高人民法院核准。然而,在这段时间内,发生了多起严重的刑事案件,如“控江路事件”,加剧了对死刑复核权下放的需求。因此,1980年2月12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决定,将死刑复核权下放到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争议阶段发生在1996年至1997年之间。在这段时间内,不少人对死刑复核权下放产生了不同的看法。一些人认为,经济犯罪和外籍人士的死刑复核权仍由中央掌握,这意味着官员的死刑核准更为慎重,外籍人士享受着特殊待遇。然而,在1996年修订的《刑事诉讼法》中,明确规定了死刑复核权归属最高人民法院。回归阶段发生在2004年至2006年之间。在这个阶段,中央推行司法体制改革,将死刑复核权回收到最高人民法院。经过准备工作,最高人民法院增设了刑事审判庭,负责死刑复核工作。2006年10月3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修改了《人民法院组织法》,废止了死刑复核下放的法理依据。

回收

死刑复核权的回收是在十六大后开始的。中央成立了司法体制改革小组,推动司法体制改革。2004年至2008年的最高人民法院第二个五年改革纲要中明确提出了死刑复核权的回收。最高人民法院申请增设刑事审判庭,负责死刑复核工作。经过准备工作,2006年10月31日,《人民法院组织法》被修改,废止了死刑复核下放的法理依据。最高人民法院明确表示,死刑复核程序是对原审裁判的事实认定和法律适用的救济程序。复核案件需进行书面审理,由3名法官组成合议庭。被告人委托的辩护人提出的辩护意见必须被听取。对下级人民法院的法律适用问题提出的请示要认真研究并形成具有指导意义的案例。通过这一系列的改革,中国的死刑复核权回归到最高人民法院,体现了中国朝着法治社会的发展方向。

最高法研究制定死刑适用指导意见

最高法正在紧急研究制定故意杀人、抢劫、毒品、故意伤害等案件适用死刑的指导意见,旨在为全国高、中级人民法院在判处死刑案件时提供指导。

初步指导意见已出台

据悉,最高法已经发布了初步的指导意见,但“正式意见还需等待死刑复核权回收后进行进一步调研以完善”。

最高法副院长熊*国的讲话

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熊*国表示,目前最高法正在进行调研,以制定更为完善的指导意见。他指出,这些指导意见将有助于确保死刑案件的公正和合法性。

熊*国还强调,最高法的指导意见将在全国范围内适用,为高、中级人民法院提供判决死刑案件的依据,以保证刑罚的适用与公正。

推动司法公正和权威

这一举措旨在推动司法公正和权威,确保死刑案件的判决符合法律规定,并保障被告人的合法权益。

最高法的指导意见将为全国各级法院提供统一的标准和准则,以确保死刑案件的审判程序合法、公正、透明。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2007年1月1日起,最高人民法院重新收回死刑复核权

    最高人民法院重新收回死刑复核权的背景和原因。历史上,死刑复核权曾下放给地方,随着国家法制的发展和完善,最高法院重新收回这一权力。这一变革提升了刑事审判的统一性和公正性,对国家法制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 一、死刑复核程序的定义

    死刑复核程序的定义及其特点,强调其在保障死刑案件质量和防止无法弥补的错误中的重要性。该程序仅适用于被判处死刑的案件,具有适用对象的单一特定性、适用时间的特殊性和适用方式的特殊性。设立死刑复核程序正是基于死刑的极端严厉且不可逆转的后果,以确保司法公正并

  • 死刑复核法律监督的依据和职能定位

    检察机关在死刑复核程序中的法律监督依据和职能定位。其法理依据包括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符合国家政策和“审检分立”的精神等。此外,检察机关对死刑复核进行法律监督并不损害“审判独立”的原则,反而有利于维护法治理念和公平正义。关于职能定位,目前仍存在争议,主要

  • 死刑辩护阅卷的程序及范围

    死刑辩护阅卷的程序及范围,包括审查起诉阶段、一审阶段、二审阶段和死刑复核阶段的阅卷范围。辩护律师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阅卷权限,需要携带相应的手续。在死刑复核阶段,最高人民法院不允许律师进行阅卷操作。再审案件的阅卷范围则根据审理程序的不同而有所区别。

  • 死刑复核程序的程序设计和实践运作
  • 死刑复核程序的定位和定性问题
  • 死刑立即执行的法律规定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