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事诉讼法 > 审判阶段 > 死刑复核程序 > 死刑复核,难以承受的生命之"轻"

死刑复核,难以承受的生命之"轻"

时间:2024-07-25 浏览:15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21417
如果说2002年延安"枪下留人"事件的发生,使整个社会突然开始关注死刑复核权"下放"所带来的弊端。那么,由媒体最近披露的"枪下留人"的新版本,河北一位名叫高-攀的抢劫犯于3月8日被执行死刑,这一事件又重新引起社会对死刑复核权的关注。按照中国律师协会未成年人保护委员会主任佟*华所说,高-攀在执行死刑时未满18周岁。今年4月21日,佟*华用特快专递向全国人大寄出《公民建议书》,除请求全国人大关注并督促最高人民法院重审高-攀一案外,他建议全国人大修订与死刑核准制度相关的法律。同样在今年的3月5日,全国人大代表、民建广东省副主委毛*峨提交议案,建议全国人大修改《人民法院组织法》第13条,并建议设置最高人民法院分院,由最高人民法院依法统一行使死刑案件的核准权。3月9日,最高人民法院院长肖-扬在回答人大代表、山西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的提问时表示,最高人民法院正在考虑收回死刑核准权的问题。那么,收回死刑复核的权力是否会降低效率?死刑复核权收归后,具体可以如何实施呢?

嘉宾名单

孙*征:湖北省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

陈*东: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诉讼法教研室主任,诉讼制度与司法改革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法学会诉讼法学研究会副会长。

李*方:法学博士,德恒律师事务所副主任,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刑事业务委员会委员。

主持人:死刑复核程序的下放主要存在着哪些弊病?

李*方:死刑复核权下放,我记得按照人民法院组织法授权,最高法院可以授权高级人民法院行使这个权力。1997年刑事诉讼法修改的时候,国家法律把这个权力规定在最高人民法院,这个权力应不应该下放,在学者当中一直有争论。

死刑复核权下放后,应该说存在弊端比较明显,因为下放之后有些死刑案件在高院可以执行,客观上会形成实际执行死刑案件的数量在增加。因为各个省、市掌握的死刑标准不一样。可以这样说,在世界范围内,法院判决的不平衡都是被关注的问题,包括像美国更明显,它的各个州各个县都不一样。涉及到死刑这么严重的刑事犯罪,大家在案情判断上,事实的把握上,法律适用上,可能会不一致。

如果下放肯定会使死刑案件数量增加,这是第一。第二,标准会不统一。对于公民来说,大家认为是一个法律标准,实际上法律也是一个标准,但是到了具体案件当中肯定千差万别,法官自己有一个司法判断和掌握。如果同一个标准,就会对全国案件有平衡,类似案件判死刑立即执行还是死缓,还是无期徒刑,就会比较一致。

第三,也不排除会造成一些冤假错案不能挽回的情况,因为量大了,可能就会造成很难挽救的一些后果。所以我觉得把死刑复核权下放,能支持它的理由可能是最高人民法院工作量太大。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死刑复核程序中辩护律师的权利

    死刑复核程序中辩护律师的权利,包括听取意见、全面审阅案卷等。程序定义上,死刑复核程序是人民法院对判处死刑的案件进行复查核准的一种特别审判程序。复核程序适用范围及组成也有所涉及,处理结果根据不同情况作出相应裁定。

  • 死刑复核制度的历史溯源

    中国的死刑复核制度的历史溯源。汉代初步建立了司法体系,包括死刑执行规范;南北朝时期死刑复核制度形成,皇帝和国家最高司法机关掌握复核权;隋唐时期是法律司法制度发展的高峰,唐律对死刑复核程序做出了严格规定,并建立了司法监督体制,保障了死刑复核权的有效实施

  • 新刑事诉讼法关于死刑复核的规定

    新刑事诉讼法关于死刑复核的规定,包括一审判决死刑的复核程序、高级人民法院判决死刑的复核要求、复核死刑案件的组成人员、最高人民法院的复核结果以及最高人民检察院在复核过程中的作用。新刑诉法对死刑复核有严格规定,旨在确保司法公正和准确。

  • 死刑复核程序的法律意义

    我国刑事诉讼法中的死刑复核程序,其是审查和核准死刑案件的特殊程序。尽管法律规定中存在广义和狭义的理解,但概念上存在混用情况,给实际操作带来困扰。为确保死刑案件的公正审判和合法执行,有必要对死刑复核程序进行明确定义和规定。

  • 刑法中如何判断盗窃罪的数额标准
  • 全面解读最新食品安全检测标准,保障消费者健康
  • 死刑复核,难以承受的生命之"轻"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