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事诉讼法 > 审判阶段 > 死刑复核程序 > 死刑复核权上收“盘点”

死刑复核权上收“盘点”

时间:2024-07-25 浏览:20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21420
《瞭望》:请介绍一下最高人民法院统一行使死刑案件核准权半年多来死刑复核工作的进展情况。

最高人民法院统一行使死刑案件核准权工作的进展和变化

进展顺利,实现平稳过渡

根据近半年的情况来看,最高人民法院统一行使死刑案件核准权的工作进展顺利,实现了平稳过渡,没有出现明显的起伏。死刑复核权收归最高人民法院统一行使后,死刑复核程序成为一个独立的核准程序。这一过程不仅需要一定的办案周期,还需要各高级法院将案件报送到最高人民法院的时间。

案件数量逐月增加,已处于正常状态

从今年1至7月的收结案情况来看,报核和办结的死刑案件逐月增加,已经处于正常状态。这一重大制度变革在很短时间内实现了顺利过渡,这是因为各方面没有充分准备和上下级法院的密切配合是难以做到的。就办案效率而言,最高人民法院已经在三个月内结案一批报核死刑案件,平均复核时间为60多天。就复核结果而言,核准率逐步提高,说明随着死刑标准和尺度的统一,报核案件质量在稳步上升。总体而言,最高法院统一行使死刑案件核准权的工作运行平稳。

死刑案件核准权收归最高人民法院统一行使的变化

更加严格的办案质量,审慎的适用死刑

统一行使死刑案件核准权后,办案质量更加严格,对死刑的适用更加审慎。审判程序更加公正,同时注重办案效率。这体现了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并重的司法理念,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罪责刑相适应的量刑原则以及“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的定案标准。这也体现了实体公正与程序公正的统一,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

死刑案件数量持续下降

统一行使死刑案件核准权后,死刑案件的数量继续明显下降。我国一直坚持严格控制和慎重适用死刑的政策,十几年来,死刑案件数量持续下降。去年的死刑案件数量是近十年来的最低点,今年上半年继续下降。这一状况根本上说明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良好,人民群众安居乐业,人心思定、人心思安。同时也表明,在党中央领导下实施死刑核准制度改革过程中,严格控制和慎重适用死刑的政策得到了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

体现了刑事政策的宽严相济和量刑原则的适应

近年来,不少地方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的比例已经接近甚至超过判处死刑立即执行。这体现了刑事政策的宽严相济和量刑原则的适应。毛泽东同志早在很久以前就提出了“可杀可不杀的一律不杀”,这一原则在司法实践中得到了比较充分的体现。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2007年1月1日起,最高人民法院重新收回死刑复核权

    最高人民法院重新收回死刑复核权的背景和原因。历史上,死刑复核权曾下放给地方,随着国家法制的发展和完善,最高法院重新收回这一权力。这一变革提升了刑事审判的统一性和公正性,对国家法制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 一、死刑复核程序的定义

    死刑复核程序的定义及其特点,强调其在保障死刑案件质量和防止无法弥补的错误中的重要性。该程序仅适用于被判处死刑的案件,具有适用对象的单一特定性、适用时间的特殊性和适用方式的特殊性。设立死刑复核程序正是基于死刑的极端严厉且不可逆转的后果,以确保司法公正并

  • 死刑复核法律监督的依据和职能定位

    检察机关在死刑复核程序中的法律监督依据和职能定位。其法理依据包括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符合国家政策和“审检分立”的精神等。此外,检察机关对死刑复核进行法律监督并不损害“审判独立”的原则,反而有利于维护法治理念和公平正义。关于职能定位,目前仍存在争议,主要

  • 死刑辩护阅卷的程序及范围

    死刑辩护阅卷的程序及范围,包括审查起诉阶段、一审阶段、二审阶段和死刑复核阶段的阅卷范围。辩护律师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阅卷权限,需要携带相应的手续。在死刑复核阶段,最高人民法院不允许律师进行阅卷操作。再审案件的阅卷范围则根据审理程序的不同而有所区别。

  • 死刑复核程序的程序设计和实践运作
  • 死刑复核程序的定位和定性问题
  • 死刑立即执行的法律规定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