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规定,除了最高人民法院判决的死刑案件外,其他死刑案件都需要向最高人民法院报请核准。如果死刑被缓期执行,可以由高级人民法院判决或核准。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死刑需要经过最高人民法院的核准。
对于中级人民法院判处的死刑案件,如果被告人不上诉,需要由高级人民法院进行复核,并向最高人民法院报请核准。如果高级人民法院不同意判处死刑,可以提审或发回重新审判。而对于高级人民法院判处的死刑案件,无论是第一审被告人不上诉,还是第二审判处死刑,都需要向最高人民法院报请核准。
对于中级人民法院判处的缓期执行二年的死刑案件,需要由高级人民法院进行核准。而最高人民法院对于复核死刑案件和复核缓期执行死刑案件,都需要由三名审判员组成合议庭进行。
为了打击刑事犯罪的需要,在建国后一段时间内,死刑复核权曾一度授权给各省及军事法院、新疆建设兵团法院。然而,自2007年1月1日起,死刑复核权统一收归最高人民法院行使。
死刑复核程序中辩护律师的权利,包括听取意见、全面审阅案卷等。程序定义上,死刑复核程序是人民法院对判处死刑的案件进行复查核准的一种特别审判程序。复核程序适用范围及组成也有所涉及,处理结果根据不同情况作出相应裁定。
中国的死刑复核制度的历史溯源。汉代初步建立了司法体系,包括死刑执行规范;南北朝时期死刑复核制度形成,皇帝和国家最高司法机关掌握复核权;隋唐时期是法律司法制度发展的高峰,唐律对死刑复核程序做出了严格规定,并建立了司法监督体制,保障了死刑复核权的有效实施
死刑复核程序中辩护权的保障与控辩平衡诉讼模式的构建。文章指出,死刑复核程序对保障被告人合法权益和防止死刑滥用具有重要作用。保障辩护权有助于控辩双方平等对抗,体现对生命权的尊重。然而,死刑复核程序中的辩护权行使存在复杂性,要求辩护律师具备更高的能力和素
中国刑事诉讼中的刑复核程序。该程序旨在对判处死刑的案件进行核准审查,确保在认定事实和适用法律上的正确性,是中国司法制度的独特之处。其任务是全面审查死刑判决或裁定,防止错杀,坚持慎杀,并统一执法尺度。该程序仅适用于判处死刑的案件,具有适用对象单一、适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