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案件的审判结果是具有可改变性的。在刑事案件进行第二审或再审时,如果初审判决存在错误,就有可能进行改判。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三十六条规定了第二审人民法院对不服第一审判决的上诉、抗诉案件的处理方式:
一、如果原判决在认定事实和适用法律以及量刑方面都是正确的,应当裁定驳回上诉或抗诉,维持原判;
二、如果原判决在认定事实方面没有错误,但在适用法律或量刑方面存在错误,应当进行改判;
三、如果原判决在事实认定方面不清楚或证据不足,可以在查清事实后进行改判,也可以裁定撤销原判,将案件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新审判。
对于依照前款第三项规定发回重新审判的案件,原审人民法院作出判决后,如果被告人提出上诉或人民检察院提出抗诉,第二审人民法院应当依法作出判决或裁定,不得再将案件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新审判。
社区矫正对象失去联系的处理方式及其法律依据,包括社区矫正对象失去联系时的查找和处理规定,适用社区矫正的范围以及缓刑的撤销和处理。社区矫正适用的对象包括被判处管制、宣告缓刑、暂予监外执行、裁定假释和被剥夺政治权利并在社会上服刑的罪犯。
人民检察院在审查暂予监外执行的决定时的审查内容和程序。审查内容包括罪犯是否属于有期徒刑或拘役、患有严重疾病需保外就医、怀孕或哺乳婴儿、生活不能自理但适用监外执行不会危害社会等情形。同时,还需审查决定或批准机关是否符合法律规定,办理暂予监外执行是否符合
本文介绍了法庭审理过程中的一些基本环节和权利。首先,开庭时会宣布当事人是否到庭以及案由,并公布合议庭成员、书记员、公诉人、辩护人、诉讼代理人、鉴定人和翻译人员的名单。同时告知当事人有权对合议庭成员、书记员、公诉人、鉴定人和翻译人员提出回避申请,被告人
为依法惩治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犯罪活动,根据刑法有关规定,结合人民法院刑事审判工作实际,现就审理此类案件具体适用法律的若干问题解释如下:。第一条 明知是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而予以窝藏、转移、收购、代为销售或者以其他方法掩饰、隐瞒,具有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