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事诉讼法 > 刑事诉讼指南 > 回避 > 申请回避的时间

申请回避的时间

时间:2023-09-26 浏览:59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22084
在开始审理案件的时候,如果有有关人员具有法定回避理由的时候,我们是可以提出申请,要求他们回避的。对于申请回避,是有相关的法律规定的。那么,申请回避的时间应该在什么时候呢?今天,手心律师网小编就来给大家详细的说一说,希望小编整理的知识可以为大家答疑解惑。

申请回避的时间

一、回避的提出

回避的提出有两种方式:申请回避和自行回避。

当事人可以口头或书面形式申请回避,并需说明申请回避的理由。

法官和其他相关人员可以自行决定回避,并向审判长、院长或审判委员会提出并说明理由。

二、申请回避的时间

根据民事诉讼法规定,当事人应在案件开始审理时提出回避申请。如果回避事由在案件开始审理后得知,也可以在法庭辩论终结前提出。

三、回避的决定

如果院长担任审判长时需要回避,由审判委员会作出决定;如果是审判人员需要回避,由院长作出决定;其他人员需要回避,由审判长作出决定。

法院应在三日内以口头或书面方式对当事人提出的回避申请作出决定。在法院作出回避决定前,被申请回避的人员应暂停参与本案工作,但在需要采取紧急措施的情况下除外。

如果法院决定回避,被申请回避的人员应退出本案审理;如果驳回回避申请,被申请回避的人员应继续本案的审理。对于不服驳回回避申请的决定,民事诉讼法设立了救济程序。申请人可以在接到决定后申请复议一次。在复议期间,被申请回避的人员可以继续参与本案工作。法院应在三日内作出复议决定,并通知复议申请人。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一、检察官回避制度的定义和意义

    检察官回避制度的定义、意义及检察官职务回避制度的特点。检察官回避制度是一种诉讼制度,旨在确保司法工作人员在案件处理中保持中立地位。检察官职务回避制度的特点包括回避主体是行使职权的检察官,产生回避的原因不仅限于亲属关系,核心是对检察官职权的法定限制。该

  • 是否应建立“无因回避”制度

    是否应建立“无因回避”制度的问题。无因回避指申请回避时无需提出理由,如法国实行的无因回避制度。我国现行回避制度存在缺陷,如回避理由狭窄和举证责任分配不利于回避落实。无因回避能有效阻断熟人社会对司法的消极影响,弥补有因回避的不足,在我国引入该制度具有必

  • 人民法院关于申请回避的决定书格式

    人民法院关于申请回避的决定书格式。在案件审理或执行过程中,申请人提出回避申请,需要写明被申请人的诉讼地位和姓名以及回避理由。法院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决定是否准许回避申请,并告知申请人如对此决定不服可申请复议。

  • 回避制度的重要性及其法律价值

    回避制度在法律公正中的重要性及其法律价值。程序公正是解决权益冲突时的首选法律价值,回避制度是确保程序公正的关键。行政程序和诉讼程序中的回避制度能防止程序操纵者与结果之间存在利害关系,确保处理结果的公正性。回避制度对维持社会秩序起到积极作用,有助于树立

  • 驳回申请回避复议决定书
  • 申请回避以后的程序
  • 开庭后申请回避是否也可以呢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