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事人或其法定代理人的回避申请被驳回后,可以在庭审时提出一次复议申请。如果被决定回避的人对该决定有异议,可以在恢复庭审之前提出一次复议申请。
然而,如果当事人提出的要求审判人员、检察人员或侦查人员回避的理由不属于法律规定的以下情况,申请将在庭审时被驳回,不得再进行复议:
可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二十九条规定,审判人员、检察人员或侦查人员符合以下情形之一时,应当自行回避,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也有权要求他们回避:
根据第三十条规定,审判人员、检察人员或侦查人员不得接受当事人及其委托人的请客送礼,不得违反规定与当事人及其委托人会见。违反此规定的人员应依法承担法律责任。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有权要求他们回避。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十八条规定,被决定回避的人对该决定有异议的,可以在恢复庭审之前提出一次复议申请;被驳回回避申请的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对该决定有异议的,可以在庭审时提出一次复议申请。
检察官回避制度的定义、意义及检察官职务回避制度的特点。检察官回避制度是一种诉讼制度,旨在确保司法工作人员在案件处理中保持中立地位。检察官职务回避制度的特点包括回避主体是行使职权的检察官,产生回避的原因不仅限于亲属关系,核心是对检察官职权的法定限制。该
回避制度在法律中的应用,包括自行回避和当事人要求回避的情况。自行回避中,审判人员在特定情形下应主动回避;当事人要求回避时,需提出回避申请并说明理由。法院对回避申请应在一定时间内做出决定,如当事人不服可申请复议。回避制度是保障诉讼公正性的重要制度,不遵
回避制度的申请方式及其定义。回避制度包括主动回避和被动申请回避两种方式,旨在确保民事和经济纠纷案件得到公正审判。审判人员、书记员、翻译人员、鉴定人等在规定情形下需回避。当事人可因多种理由申请回避,包括与当事人有亲属关系、与案件有利害关系等。自行回避和
犯罪嫌疑人如何申请延期审判的相关知识。延期审理是当事人的一项诉讼权利,有助于当事人充分准备证据并平衡诉讼权利。申请延期审理需提交申请书,并注明申请人基本情况、请求事项、事实和理由等。中止审理和延期审理的情形包括需要补充侦查、证据不充分、当事人回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