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事诉讼法 > 刑事诉讼指南 > 回避 > 什么是检察官回避制度

什么是检察官回避制度

时间:2020-05-25 浏览:9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22185
什么是检察官回避制度

检察官回避制度是指侦查人员、检察人员、审判人员等同案件有法定的利害关系或者其他可能影响案件公正处理的关系,不得参与该案件诉讼活动的一种诉讼制度。

刑事回避制度是一项古老的诉讼制度,也是现代各国所普遍适用的一项制度。根据西方国家的诉讼理论,回避制度的建立,旨在确保法官、陪审员在诉讼中保持中立无偏的地位,使当事人受到公正的对待,尤其是获得公正审判的机会。因此,回避的对象主要限于法官和陪审员,这并不意味着和案件有关的其他司法工作人员就不适用回避制度。

检察官职务回避制度有以下特点:

第一,回避的主体是行使一定职权的检察官,而由检察制度的自身固有属性决定,这种职权主要是对案件审理执行等各个环节的监督职能;

第二,产生回避的原因不局限于亲属关系,还包括其他的可能影响检察官公务活动的因素:

第三,检察官职务回避的核心是对于检察官的相应职权做出法定限制。司法公正是现代诉讼民主与司法文明的集中体现,因为诉讼制度或程序真正永恒的生命基础在于它的公正性。

检察官职务回避制度在刑事诉讼中的重要意义:

第一,检察官职务回避制度的确立有利于促进检察官依法办案,维护司法公平和正义。司法公正就是司法机关的各项制度、具体的司法行为及其结果所产生的社会效果和社会评价最大限度地体现了公众利益和社会利益,是全面性、科学性、制度性的,而非片面性、个别化、人为化的。司法体制就应是公正的,也只有制度上的公正性,才能保证行为和结果的公正性。因此,司法机关必须从制度上保证其执法行为的公正性,以确保司法行为和司法结果的公正性。但是检察官具有双重人格身份,一方面代表国家行使司法监督权,对案件的侦查、审制、执行等全过程进行监督;另一方面,又作为个人参与广泛的社会关系,与社会具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人是感性和理性的结合体,难免有感情作用,所以法律特设检察官回避制度,使检察官在行使职权时如遇到某种情形,不得执行职务,以维护司法正义。实行检察官回避制度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客观公正地处理案件,防止先入为主和徇私舞弊。因此,检察官职务回避是确保诉讼公正不可或缺的一项重要制度。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刑事诉讼中回避的处理办法

    刑事诉讼中的回避处理办法。当事人、辩护人和诉讼代理人有权提出回避要求,涉及检察官和法官应立即停止工作等待上级决策。回避要求的处理程序需提交给法院院长或相应机关决定。回避决定作出后,应换人参与侦查、起诉和审判。驳回决定的申请人有权复议一次,复议期间诉讼

  • 回避的种类及其划分

    诉讼过程中的回避种类及其划分。回避主要包括自行回避、申请回避和指令回避三种。自行回避是公安司法人员主动退出诉讼活动的行为;申请回避是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要求公安司法人员回避的行为,是当事人重要的诉讼权利;指令回避是有关组织或行政负责人作出的决定。此外

  • 人民法院关于申请回避的决定书格式

    人民法院关于申请回避的决定书格式。在案件审理或执行过程中,申请人提出回避申请,需要写明被申请人的诉讼地位和姓名以及回避理由。法院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决定是否准许回避申请,并告知申请人如对此决定不服可申请复议。

  • 申请回避的决定书

    关于刑事诉讼中回避申请的处理决定书。申请人提出回避申请后,法院依据相关法律审查并作出决定,包括申请人的基本情况、审查结果和最终决定。如申请人不服,可在规定时间内申请复议。

  • 行政程序结束后当事人不得提出回避申请
  • 建立规范执法回避制度,确保司法公正
  • 刑事诉讼中回避制度的适用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