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部近日表示,新会计准则对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进行了重大调整,涉及到事业单位会计目标、会计基本假设、会计核算基础、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会计要素的定义、项目构成及分类、一般确认计量原则以及财务报告等基本事项。
1.明确根据新《会计准则》制定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和行业事业单位会计制度。
2.明确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目标应当反映受托责任,同时兼顾决策有用。
3.合理界定会计核算基础。
4.强化事业单位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5.明确事业单位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对无形资产进行摊销的规定,由财政部在相关财务会计制度中规定。
将原来的“借入款项”分为“短期借款”和“长期借款”核算,并对发生的长期借款利息处理进行了修改。
“财政补助收入”科目核算事业单位从同级财政部门取得的各类财政拨款。
货币资金业务的核算变化:(1)将原“现金”科目改为“库存现金”,核算事业单位的库存现金。
事业基金:指事业单位拥有的非限定性的净资产,主要为历年滚存的非财政拨款结余资金。
事业支出:核算事业单位开展专业业务活动及其辅助活动发生的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
第101号科目现金:1.本科目核算事业单位的库存现金。2.收到现金,借记本科目,贷记有关科目;支出现金,借记有关科目,贷记本科目。本科目借方余额反映库存现金数额。3.事业单位应设置“现金日记账”,出纳人员根据原始凭证逐笔顺序登记。
事业单位在年度终了前,应根据财政部门或主管部门的决算编审工作要求,对各项收支账目、往来款项、货币资金和财产物资进行全面的年终清理结算,在此基础上办理年度结账,编报决算。事业单位的决算经财政部门或上级单位审批后,需调整决算数字时,应作相应调整。
事业单位会计报表是反映事业单位财务状况和收支情况的书面文件,是财政部门和上级单位了解情况、掌握政策、指导单位预算执行工作的重要资料,也是编制下年度单位财务收支计划的基础。各单位财务部门必须认真做好会计报表的编审工作。
财务领域也经历了重大的变革,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并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是在新的形势下,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已越来越不适应事业单位发展的需要,只有不断探索会计理论,创新会计方法,才能进一步深化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改革。
会计行为的规范与制约。会计法律规范以法律规范和道德规范为基础,包括会计法律、行政法规和规章,用以判断会计行为的合法性、规范性和符合性。制约会计行为的因素包括内在因素如人员素质,外在环境如国家政策、市场环境和企业经营管理者的决策行为等。新的《会计法》强
道路施工开发票需要缴纳的增值税及其他税费问题。增值税根据规定销售货物、劳务等税率为17%,但财政部通知指出自7月1日起税率简并为两档。道路施工开发票的纳税人应据此计算增值税缴纳金额。除此之外,还可能涉及其他税费如营业税、企业所得税等,具体缴纳情况需遵
纳税人在无法按期缴纳税款时的处理方法。根据税收征收管理法规定,纳税人因特殊困难可申请延期缴纳税款,但延长期限不得超过三个月。未按规定期限缴纳税款的,需缴纳滞纳金。同时,未办理税务登记的纳税人,税务机关会采取相应措施追缴税款,包括扣押商品或货物,甚至依
合伙开店应注意的原则。在合作前需理清自身账目,审查对方资本实力,拟定包含利润分配、权利义务、投票权和决策权、撤资、会计制度等条款的合作协议,并考虑清算及处理争议的方式。合作双方应充分沟通并遵守协议,以规避风险和争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