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刑法理论中的违法性进行剖析
时间:2024-10-19 浏览:42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违法性认识可能性:行为人对违法行为的认识
刑法分则的构成要件
根据刑法分则的规定,行为人在实施符合客观构成要件的行为时,应当能够认识到自己的行为是违法的。具体而言,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具有法益侵犯性,并且希望或放任这种结果的发生。根据我国刑法理论,故意犯罪的成立只需满足实质侵害,而形式违法性的认识则不属于故意的构成要件。由于人的认识有限,我们也无法要求行为人必须现实地认识到自己的行为具有形式违法性。因此,违法性认识可能性是故意犯罪的独立要件之一。
判定行为人是否具有违法性认识可能性
要判定行为人是否具有违法性认识可能性,首先需要确定违法性认识的对象,即刑法的禁止规范与评价规范。一旦行为人错误地认识了这些对象,就会发生违法性错误,即不知道自己的行为被法律禁止。这是对法律本身的评价产生了误差。另外,还需解决违法性错误与事实错误之间的界限问题,即如何区分违法性错误中涵盖的规范事实错误与实际事实错误。这个问题需要进一步学习和探讨。事实错误也是阻碍故意犯罪概念的关键因素,需要与违法性错误进行区分。事实错误包括客观构成要件的实际错误和违法性阻却事由的事实前提的错误。
判断违法性回避可能性
要判断违法性回避可能性,需要满足以下条件:(1) 行为人具有违法性认识可能性;(2) 行为人有对其行为法律性质进行考量的契机,如在法律状况产生疑问时、知道自己要在法律特别规制的领域活动时,或者知道自己的行为会侵害个人社会利益时。这些情况下,行为人会有特别的知法要求;(3) 具备回避违法性的期待可能性。通过以上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违法性认识可能性在刑法中的作用和判断方法。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恶意透支信用卡法院刑事判决书
广东省深圳市盐田区人民法院对一起信用卡诈骗案的刑事判决书。被告人彭某某因恶意透支信用卡被起诉,涉及建设银行和农业银行两张信用卡,欠款金额较大。但在案件审理过程中,彭某某的父亲替其偿还了所有欠款和费用。法院根据证据和案情,对彭某某进行了判决。
-
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诉讼程序的概念和特点
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诉讼程序的概念和特点。该程序包括准备阶段、审理阶段和宣判阶段,其特点包括不公开审理、寓教于审、迅速简约和全面调查等原则。针对未成年人的特殊身心状况,法律为其提供了特殊保护,如提供法律援助辩护、社会调查、决定强制措施等。在讯问和审判时,
-
一、故意毁坏公私财物罪的定罪数额及追诉标准
故意毁坏公私财物罪的定罪数额及追诉标准,以及犯罪数额的认定方法。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规定了定罪数额为五千元,并列举了相关情形。对于犯罪数额的认定,存在多种观点,包括按恢复原状所需费用总和、财物损失价格减去残值以及原值减去残值等方式。不同的认定方式会
-
摄影拍建筑发布算侵权吗
建筑物有专有版权,即外观专有权。不进行商用则不侵权,进行商用就属于侵权。造成损害事实的行为必须具有违法性质,行为人才负有赔偿责任。如果加害人虽然侵权违法,但受害人的损害与此无关,就还不能令其承担赔偿责任。在侵犯著作权的行为中,在适用过错责任的场合,主
-
侵犯软件复制权的要件
-
著作权侵权责任的认定
-
合同欺诈行为处罚办法是怎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