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计划管理
在基建项目中,需要制定符合实际的投资、工期和质量计划。采用限额设计的方式,按照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和投资估算控制初步设计,按照批准的初步设计总概算控制技术设计,严格控制工程造价,减少结算和付款风险。根据国家计委规定,如果因设计单位错误、漏项或扩大规模和提高标准导致工程静态投资超支,可以扣减设计费3%-20%。
(2)招投标管理
在招投标过程中,需要进一步规范设计、监理和施工过程的招投标。树立全面的招投标理念,将设计和监理推向市场,并对设计进行监理,进一步监督设计的质量和进度。杜绝边施工边设计的情况,以防止承包商因工程变更而提出大量索赔。通过制定招标文件和对承包商进行资格审查,将不合适的承包商和项目经理排除在投标之外。
(3)合同管理
业主应认真研究合同条款,签订内容全面、切实可行的合同。在合同中要充分考虑工程未来建设和结算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将工程建设管理与合同紧密结合。对索赔费用的结算原则进行明确规定,以保证索赔部分的利润水平与投标价相当。
(4)监理管理
需要明确监理的职责范围,对工程材料质量、施工质量和工期进行全面监督。对施工过程中的签证材料进行严格审查,分清责任。对于承包商自己责任造成的损失,一律不予签证;对于应该签证但无法核实或超过时限的情况,也不予签证;对于承包商擅自变更的情况,不予签证。
(1)合同依据
需要判断索赔是否具有合同依据。如果工程项目合同文件中明确规定了索赔事项,承包商有权提出索赔;否则,业主可以拒绝该项索赔。
(2)索赔证据
需要评估索赔报告中引用的索赔证据是否真实全面,并具有法律证明效力。
(3)责任划分
需要确定索赔事项的责任划分。如果责任属于双方都有一定责任的情况,需要确定责任的比例。
(4)控制措施
需要评估承包商在索赔事项初发时是否采取了控制措施。如果承包商没有采取任何措施防止事态扩大,业主可以拒绝对该项损失进行补偿。
(5)风险范畴
需要判断索赔是否属于承包商的风险范畴。如果索赔属于承包商合同风险的内容,如一般性天旱或多雨、国内物价上涨等,业主一般不会接受这些索赔要求。
(6)索赔意向通知
需要确认承包商是否在合同规定的时限内向业主和工程师报送索赔意向通知(一般为发生索赔事件后的28天内)。
(1)索赔费用的审查
需要审查索赔费用的计算范围,只计算业主责任和业主应承担的风险部分;索赔费用的计价水平应以合同规定和合同报价为基础,而不是实际损失;停工期间的人工和机械费用不能计算正常的人工费和机械台班;总部管理费和利润要分清计算的条件。一般采用分项法进行索赔费用的计算。
(2)索赔工期的审查
工期的索赔值不一定是某项工序实际延误的时间。因为直接影响工期的是位于关键线路上的工作,当非关键线路上的工序延误时间超过了自由时差,也会影响到总的工期。如果是承包方施工组织不当、工效不高、设备材料供应不及时等原因导致的延误,业主不会进行补偿。
审计过程中关于确认、评价与控制或有负债的相关方针、政策和工作程序。审计师需向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了解相关事项,获取相关文件和凭证,并与银行、法律顾问和律师进行函证。同时,还需复核税务报告、会议记录和审计工作底稿等,以确定会计报表披露的或有负债是否恰当,
建筑工程审计的注意事项包括:审计建设项目的审批文件和施工准备阶段的文件是否齐全;审计项目法人质量控制、监理工作、施工单位选择是否符合规定;审计建设项目的资金来源是否合理、是否按时缴纳规费;审计施工阶段的合同履行情况和内控制度的建立与执行情况;审计工程
筑工程招标管理机构、监察、审计部门的职能,这是做好建筑工程政府采购工作的前提。另外,确保工程质量,防范采购风险,是做好建筑工程政府采购工作的核心。实行建筑工程政府采购能否解决这些问题,不但直接影响到政府采购制度的生命力,而且关系到党和政府采购的形象。
虽然国家对建筑工程有严格管理的制度,但由于我国建筑市场“僧多粥少”,承包人竞争相当激烈。审计作为国家经济社会运行的“免疫系统”,在建筑工程承发包审计中应重点关注如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