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审计法是指按照国家或行业建筑工程预算定额的编制顺序或施工的先后顺序,逐一对全部项目进行审查的方法。其计算方法和审查过程与编制施工图预算基本相同。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全面、细致,经审计的工程造价差错较少、质量较高,但工作量较大。适用于工程量较小、工艺较简单、技术力量薄弱、信誉度较低的单位。
标准图审计法是指对于利用标准图纸或通过图纸施工的工程项目,先集中审计力量编制标准预算或决算造价,以此为标准进行对比审计的方法。这种方法的优点是时间短、效果好、定案容易,但只适用于按标准图纸设计或施工的工程,适用范围较小。
分组计算审计法是将分项工程划分为若干组,并将相邻且有一定内在联系的项目编为一组,审计计算同一组中某个分项工程量,利用工程量间具有相同或相似计算基础的关系,再判断同组中其他几个分项工程量。这种方法可以加快工程量审计速度。
例如,对一般土建工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组:
(1) 地槽挖土、基础砌体、基础垫层、槽坑回填土、运土分为一组。
在这一分组中,先计算挖地槽土方、基础砌体体积(室外地坪以下部分)、基础垫层的工程量,然后根据下式计算槽坑回填土和外运土的体积:
回填土量 = 挖土量 - (基础砌体 + 垫层体积)
余土外运量 = 基础砌体 + 垫层体积
(2) 底层建筑面积、地面面层、地面垫层、楼面面层、楼面找平层、楼板体积、天棚抹灰、天棚刷浆、屋面层分为一组。
在这种分组中,先计算底层建筑面积、楼(地)面面积。然后根据楼面找平层、顶棚抹灰、顶棚饰面的工程量与楼地面面积相同;垫层工程量等于地面面积乘以地面厚度;空心楼板工程量由楼面工程量乘以楼板的折算厚度(查表);底层建筑面积加挑檐面积,乘以坡度系数(平屋面不乘)得到屋面工程量;底层建筑面积乘以坡度系数(平屋面不乘)再乘以保温层的平均厚度为保温层的工程量。
对比审计法是指用已经审计的工程造价与拟审计的类似工程进行对比审计的方法。这种方法根据工程的不同条件和特点进行区别对待。
例如,一种情况是两个工程采用同一个施工图,但基础部分和现场条件及变更不尽相同。可以采用对比审计法对拟审计工程的基础以上部分进行对比审计,而对于不同的部分可以分别计算或采用相应的审计方法进行审计。
另一种情况是两个工程设计相同,但建筑面积不同。可以根据两个工程建筑面积之比与两个工程分部分项工程量之比例基本一致的特点,对比审查两个工程每平方米建筑面积造价以及每平方米建筑面积的各分部分项工程量。如果比例基本相同,说明拟审计工程造价是正确的,或拟审计的分部分项工程量是正确的。反之,说明拟审计造价存在问题,应找出差错原因并加以更正。
还有一种情况是拟审计工程与已审计工程的面积相同,但设计图纸不完全相同时,可以对比审计相同部分的工程量,对于不能对比的分部分项工程可以按图纸或签证计算。
筛选审计法是根据建筑工程各个分部分项工程的工程量、造价、用工量在每个单位面积上的数值变化不大的特点,将审计积累的数据加以汇集、优选、归纳为工程量、造价、用工等几个单方基本值表,并注明其适用的建筑标准。这些基本值可以用来筛选各分部分项工程,符合基本值范围的不予审计,不符合基本值范围的需要进行详细审计。这种方法简单易懂、便于掌握,审计速度快,适用于住宅工程或不具备全面审计审查条件的工程。
重点抽查审计法是根据工程量大或造价较高、工程结构复杂的工程、监理工程师签证的变更工程、基础隐蔽工程、采用新工艺、新材料工程以及甲乙双方自行协商增加工程项目等重点,抓住工程造价中的重点进行审计。
审计过程中关于确认、评价与控制或有负债的相关方针、政策和工作程序。审计师需向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了解相关事项,获取相关文件和凭证,并与银行、法律顾问和律师进行函证。同时,还需复核税务报告、会议记录和审计工作底稿等,以确定会计报表披露的或有负债是否恰当,
建筑工程审计的注意事项包括:审计建设项目的审批文件和施工准备阶段的文件是否齐全;审计项目法人质量控制、监理工作、施工单位选择是否符合规定;审计建设项目的资金来源是否合理、是否按时缴纳规费;审计施工阶段的合同履行情况和内控制度的建立与执行情况;审计工程
筑工程招标管理机构、监察、审计部门的职能,这是做好建筑工程政府采购工作的前提。另外,确保工程质量,防范采购风险,是做好建筑工程政府采购工作的核心。实行建筑工程政府采购能否解决这些问题,不但直接影响到政府采购制度的生命力,而且关系到党和政府采购的形象。
虽然国家对建筑工程有严格管理的制度,但由于我国建筑市场“僧多粥少”,承包人竞争相当激烈。审计作为国家经济社会运行的“免疫系统”,在建筑工程承发包审计中应重点关注如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