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财税法 > 审计法 > 审计程序 > 股东抽逃出资的形式有哪几种

股东抽逃出资的形式有哪几种

时间:2023-11-17 浏览:14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2297
抽逃出资是一种违法行为,为了自己的利益全然不顾其他人的利益,严重的话,可能会使得公司破产。抽逃行为发生在公司成立以后。股东出资以后,资产就变成了公司的财产,不能直接撤回自己的资本。下面手心律师网小编来为你解答,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股东抽逃出资的形式

1. 关联交易

股东通过其控制的其他民事主体与公司之间的关联交易,增加交易成本,变相获得公司财产或伪造虚假的基础交易关系。例如,公司与股东间的买卖关系,公司将股东注册资金的一部分划入股东个人所有。

2. 非货币资产抽走

将注册资金的非货币部分(如建筑物、厂房、机器设备、工业产权、专有技术、场地使用权)在验资完毕后,将其一部分或全部抽走。

3. 虚假财务会计报表

违反《公司法》第166条规定,未提取法定公积金和法定公益金或者制作虚假财务会计报表虚增利润,在短期内以分配利润名义提走出资。

4. 非货币部分补账

抽走货币出资,以其它未经审计评估且实际价值明显低于其申报价值的非货币部分补账,以达到抽逃出资的目的。

5. 未办理减资手续的股权回购

公司回购股东的股权但未办理减资手续。

6. 抵押担保变相抽回出资

通过对股东提供抵押担保而变相抽回出资。

7. 虚假诉讼

股东通过虚假诉讼形式,抽逃公司资产。

8. 公司名义借款不索还

股东以公司名义向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等提供借款而不索还,抽逃公司资产。

9. 脱壳经营

股东利用公司外壳进行脱壳经营,即将原公司的主要人、物、财从公司脱离出来另外组成一个新公司,并将原公司的主要业务转入新公司,从事违法行为损害合法债权人利益。

公司成立后股东借款是否属于抽逃出资

股东以其所控制的其他公司的名义从公司借款,所借款数即为该股东出资额,并不予归还,可以认定为抽逃出资行为。以下几个方面可以作为认定的依据:

1. 缺乏担保

股东将公司款项借给自己关联公司,而关联公司并不出具任何形式的担保,导致借款难以追回。

2. 没有追回意图

股东将公司款项借出后,根本未打算索回,放任关联公司使用,甚至超过诉讼时效,使公司失去追回借款的权利。

3. 关联公司财务状况

关联公司现金流充裕、经营状况良好,或者本身就是皮包公司,这可以证明股东有故意行为,导致追回款项变得困难甚至不可能。

请注意:

抽逃出资行为严重侵犯公司利益,可能侵犯第三方利益,属于违法犯罪行为,应受到法律严厉制裁。

什么是抽逃出资

抽逃出资是指在公司验资注册后,股东将所缴出资暗中撤回,但仍保留股东身份和原有出资数额的一种欺诈性违法行为。抽逃出资包括抽逃注册资本和抽逃股东出资。抽逃注册资本属于违法犯罪行为,不仅侵犯了公司利益,还可能侵犯第三方利益,如公司的债权人。因此,法律严令禁止抽逃出资行为,并且情节严重的还构成犯罪。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确认、评价与控制或有负债的有关方针、政策和工作程序

    审计过程中关于确认、评价与控制或有负债的相关方针、政策和工作程序。审计师需向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了解相关事项,获取相关文件和凭证,并与银行、法律顾问和律师进行函证。同时,还需复核税务报告、会议记录和审计工作底稿等,以确定会计报表披露的或有负债是否恰当,

  • 一、已抵押查封能否出资设立公司

    关于已抵押查封的财产是否能用于出资设立公司的问题,详细阐述了相关法律法规及执行情况。另外,文章还讨论了股东违反出资义务的各种情况及其责任,包括虚报注册资本、出资不到位、抽逃资金等情况,以及股东应承担的责任和应对措施。

  • 一、公司收购个人独资企业的收购流程

    公司收购个人独资企业的收购流程及注意事项。收购流程包括收购方的内部决策、出售方的内部决策两个方面。在收购前,需要注意资本、资产方面的风险,特别是注册资本问题,要弄清目标公司是否有虚假出资和抽逃资本等情况。此外,其他股东的权利和优先购买权等也需要考虑。

  • 公司法对股东直接诉讼作出的规定有哪些

    公司法对股东直接诉讼的规定,包括股东会或股东大会、董事会决议的合法性以及虚假出资的法律责任。股东有权在决议违法或违反章程的情况下提起诉讼,法院可要求股东提供担保。同时,对于股东虚假出资和抽逃出资的行为,公司法也有明确的刑事和法律责任规定。此外,股东的

  • 什么叫股东代表诉讼
  • 抽逃出资罪量刑标准2024最新规定
  • 虚假出资罪怎么判刑
审计法知识导航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