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目标之一是确定被审计单位是否存在长期投资。
审计目标之二是确定长期投资是否归被审计单位所有。
审计目标之三是确认长期投资的增减变动及其收益(或损失)的记录是否完整。
审计目标之四是核实长期投资的计价方法(成本法或权益法)是否正确。
审计目标之五是核对长期投资的年末余额是否正确。
审计目标之六是确认长期投资在会计报表上的披露是否恰当。
审计程序之一是获取或编制长期投资明细表,按股票投资、债券投资、其他投资分别列示,并复核加计数是否正确,与明细账和总账的余额进行核对。
审计程序之二是检查长期投资入账基础是否符合投资合同、协议的规定,会计处理是否正确。对于重大投资项目,应查阅董事会有关决议,并取证。
审计程序之三是核算投资收益、应收股利和应计利息是否按规定恰当地进行了核算。
审计程序之四是检查年度内长期投资增减变动的原始凭证,并追索其变动的原因及授权批准手续。
审计程序之五是核实长期投资的核算是否按规定采用权益法或成本法。对于采用权益法的,应获取被投资单位经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年度会计报表。如果未经注册会计师审计,则应考虑对被投资单位的会计报表实施适当的审计或审阅程序。
审计程序之六是检查长期投资与短期投资在分类上相互划转的会计处理是否正确。
审计程序之七是了解股票和债券在资产负债表日的市值,并作出详细记录。当市值与成本存在显著差异时,应提请被审计单位进行恰当的披露。
审计程序之八是检查对外长期投资是否超过被审计单位净资产的50%。若超过,应提请被审计单位进行恰当的披露。
审计程序之九是验明长期投资是否已在资产负债表上适当披露。
公司解散后的清算程序及时间。根据《公司法》规定,公司解散后需成立清算组,通知债权人并在报纸上公告,完成清算后申请注销公司登记。清算程序包括公告、清欠债务、安置员工、审计等,全过程至少需要120天或更长时间,具体时间取决于公司实际情况。公司解散清算没有
签订审计业务约定书时需考虑的因素。其中包括被审计单位的网络应用、网络风险以及电子商务对其管理层的影响。同时,还需考虑网络经济的影响及被审计单位的风险应对措施。在证据收集程序中,应注意使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并考虑电子证据的充分性和适当性。此外,开发电子
主营业务收入的分析过程。通过比较本期与上期的主营业务收入和毛利率,分析产品销售结构和价格变动,并确定可接受的差异额。同时,将实际情况与期望值进行比较,调查差异超过可接受的差异额的情况。此外,还抽查了主营业务成本结转明细清单,检查了主营业务收入确认条件
企业兼并的法律程序和手续。文章详细阐述了从初步确定兼并方和被兼并方到办理产权转让的清算手续和法律手续等步骤,包括清产核资、财务审计、资产评估、确定产权底价、签署兼并协议、转让价款管理等内容。这些规定旨在确保企业兼并的合法性和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