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财税法 > 审计法 > 审计程序 > 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的指标体系及评价标准是怎样的

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的指标体系及评价标准是怎样的

时间:2025-02-14 浏览:16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2367
作为一种经济监督的工具,审计的最终目的可以说就是为了提高经济效益。但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审计仅停留在单纯的查错防弊的上,并以此来间接地提高经济效益。那么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的指标体系及评价标准是怎样的?下面手心律师网小编来为你解答,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的考核指标体系

一、考核指标应具有的特征

为了客观公正地考核被审计单位经济效益状况,分析影响效益提高的原因,提出促进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有效措施,因而在对企业进行经济效益的审计中,必须建立一套科学、完善的考核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应该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征:

  1. 科学性:考核指标体系必须能够排除主观意志和个人偏见的干扰,客观真实地反映企业的经济效益状况,并准确、真实地量化经济效益水平。
  2. 综合性:指标体系应该能够反映企业各方面经济效益的状况,包括微观和宏观经济效益,目前和长远经济效益,以及劳动投入和劳动成果的情况。
  3. 实用性:指标必须直观、清晰、明白、易懂,便于计算、比较、考核、分析和评价,并具有可操作性。指标还应具有概括性,少而精确。同时,指标应该通过适当分解,可以演变成其他考核指标,以满足各种审计需求。
  4. 连续性:指标体系应该在较长的时期内有效,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以便审计人员对企业的经济效益状况进行跟踪审计。在选取指标时,应选择能够代表企业经济效益实质的指标,尽量避免或减少具有明显时期性的指标。

二、考核指标体系的设置

根据上述经济效益考核指标体系的要求,结合目前我国发展市场经济的需要,考虑以下几点来设置指标体系:

  1. 满足社会需要的指标:可以使用产品销售率来代表。产品销售率是指商品销售数量与售价之积,与产品总量与现价或不变价之积的比率,即企业的销售收入占产值的比重。
  2. 活劳动和物化劳动消耗指标:可以用全员劳动生产率和工业净产值率来代表。
    • 全员劳动生产率:反映企业劳动效率的状况和变化,是评价企业劳动人员利用情况的重要指标,可以进一步反映为人均净产值等。
    • 工业净产值率:指工业净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例,表明每创造一百元产值,有多少是新创造的价值。
  3. 资金利用效果指标:可以用固定资产产值率和流动资金周转率来代表。
    • 固定资产产值率:即总产值与固定资产账面原值的比率。这一指标能较好地反映固定资产与劳动的关系,即固定资产的变化对劳动的影响,同时也可以通过与其他企业的比较,衡量固定资产的利用效率。
    • 流动资金周转率:反映企业流动资金周转的快慢,是表示流动资金利用率的经济效益指标。它也反映了产品销售实现程度及流动资金占用情况。

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的评价标准体系

审计评价标准是审计的三大要素之一。没有一个衡量和判断企业经济活动中经济效益高低和好坏的客观标准,企业经济效益审计就不能成立和实施。经济效益审计评价标准根据不同的分类方式有着不同的内容。

为了易于将评价标准进行归纳,且便于审计人员选用,可以根据评价标准的性质和用途,将企业经济效益审计评价标准分为定性标准和定量标准两类。

一、定性标准

定性标准主要是从质的方面来评价被审计单位的经济效益状况。在经济效益评价中要注重质的规定性,否则在量上即使取得较好成绩也是无意义的。定性标准可以作为经济效益审计评价的辅助依据。

二、定量标准

定量标准是经济效益审计评价的主要依据,通过量化的指标体系评价,可以克服定性评价中的缺陷,准确地把握被审计单位经济效益的客观状况。定量标准是经济效益审计评价的主要标准,因为经济效益审计主要进行效益高低、多少的定量评价,需要通过具体量化的指标来实现。

在运用企业内部的定量标准时,也应考虑外部标准。外部标准主要包括国家标准、地区标准、国际标准等。通过内外标准的结合评价,可以发现企业的差距,并为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提供参考。

三、评价时应注意的问题

  1. 评价企业经济效益必须是宏观经济效益与微观经济效益的结合。企业的经济效益只有能满足社会的需要,通过商品交换得到社会的承认才能实现。因此,在评价一个企业的经济效益时,不仅要关注产值、利税等微观效益指标,还要考虑效益是否符合政策规定,是否符合宏观经济发展要求。
  2. 评价企业的经济效益必须要目前效益与长远效益相结合。在评价企业经济效益时,应考虑到目前效益与长远效益的一致性。评价目前效益应以长远效益为指导,因为一个企业的目前效益虽然可观,但不等于长期如此。在效益审计中,应坚持批评那种只顾眼前利益,不顾未来发展的行为,以实现和谐可持续发展。
  3. 评价企业的经济效益必须是直接效益与间接效益的结合。企业的经济活动不仅会给自身带来经济效益,还会给其他单位带来效益。因此,在评价一个企业的经济效益时,既要评价该企业所得的经济效益,又要考虑由于这个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给其他企业带来的效益。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审计业务约定书的考虑因素

    签订审计业务约定书时需考虑的因素。其中包括被审计单位的网络应用、网络风险以及电子商务对其管理层的影响。同时,还需考虑网络经济的影响及被审计单位的风险应对措施。在证据收集程序中,应注意使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并考虑电子证据的充分性和适当性。此外,开发电子

  • 虚构收入:违法手法及其普遍性

    虚构收入的各种违法手法及其普遍性,包括利用阴阳合同、提前确认收入等现象。同时,也介绍了企业盈利管理中常用的推迟确认收入的手法。此外,还提到了企业转移费用、虚增利润的手段,如通过费用资本化、递延费用及推迟确认费用等方式调节利润。这些手法往往涉及会计操作

  • 审计方法

    五种审计方法,包括比较分析法、外部借鉴法、统计核算法、法规衡量法和目标管理法,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审计范围包括法律符合性、行政管理、员工记录、员工关系以及人事信息系统等方面。审计内容主要包括人力资源合规性和人力资源财务审计。通过审计,可以发现问题

  • 内部审计的问题及对策

    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存在的问题包括:内部审计管理体制不独立、法规制度不完善、人员素质低和技术落后。完善内部审计发展的对策包括:提高内部审计的独立地位、加强审计队伍建设并提高人员素质、加强内部审计法律法规和制度建设。

  • 什么是经济效益审计
  • 经济效益审计与其他审计的区别有哪些
  • 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的指标体系及评价标准是怎样的
审计法知识导航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