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财税法 > 审计法 > 审计法法规 > 什么是经济效益审计

什么是经济效益审计

时间:2024-03-31 浏览:18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2768
经济效益审计,是以审查评价实现经济效益的程度和途径为内容,以促进经济效益提高为目的所实施的审计。经济效益审计,不仅是国家审计的一项重要目标,更重要的是内部审计的主要目标和日常工作的内容。

经济效益审计的主要对象和目的

经济效益审计的主要对象是生产经营活动和财政经济活动能取得的经济效果或效率。它通过对企业生产经营成果、基本建设效果和行政事业单位资金使用效果的审查,评价经济效益的高低和经营情况的好坏,并进一步发掘提高经济效益的潜力和途径。

经济效益审计的目的是促进国民经济各部门、各企事业单位以及各级政府机关和科研单位围绕提高经济效益和工作效益改进自己的工作,加强内部控制,实现最佳管理;改善社会主义经济各方面的关系,维护正常的经济秩序;同时也提高财务审计的质量和巩固财经法纪审计的成果。

经济效益审计与国外绩效审计的关系

我国的经济效益审计类同于国外的绩效审计或"三E"审计,包括经营审计和管理审计部分内容。"三E"审计是指经济性审计、效率性审计和效果性审计。

经济性审计

经济性审计是对财务支出是否节约或浪费进行的审计。经济性审计的目标是以最低的支出和耗费开展经营活动,尽量节约,避免浪费。通过经济性审计,可以揭示被审计单位财政财务活动的恰当程度及其遵纪守法情况。

效率性审计

效率性审计主要是对投入与产出之间关系进行审计。通过该审计,可以评价成本与盈利的情况,判明被审计单位的经济活动是否经济有效。审计的内容包括判明被审计单位在管理和利用资源上是否经济有效,查明不经济、效率低的原因,检查是否遵守有关提高效率的法规等。效率审计最终要揭示被审计单位管理结构的合理性和管理职能发挥的有效性,进一步寻求有利于提高效率的办法和措施。

效果性审计

效果性审计是对计划目标完成情况进行的审计,即审查产出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是否获得了理想的效益。效果性审计也称经营审计或经济效果审计。经营审计是对企业供、产、销等业务经营活动进行的审核检查,以进一步挖掘潜力,提高经济效益的一种审计。管理审计则是审核检查管理能力和水平,评价管理素质的一种经济效益审计。

虽然业务经营审计和管理审计的根本目的是一致的,但它们有不同的侧重点。业务经营审计主要审查业务经营活动和生产力各要素的利用情况,也即是对企业的物质条件和技术条件的审查,具有直接性。管理审计主要审查管理组织机构的合理性、管理机能的有效性,以促进生产力各要素的有效配合,具有间接性。经营审计一般是由内部审计发展来的,它是业务审计的扩大化形式;管理审计产生于20世纪30年代,应用于60年代至70年代,它是从财务审计和内部审计发展而来的,其范围和技术更趋于综合性、绩效性与管理性。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审计监督范围进一步明确

    新条例下审计监督范围的进一步明确。审计机关将对财政资金的运用进行跟踪审计,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审计范围明确,专项审计调查范围增加。同时,审计结果的公布更加开放,并明确不事先通知的直接审计情形。为规范审计机关行为,保障审计决定的准确和公正,新条例还加强对审

  • 对从事审计工作的人员的要求

    从事审计工作的人员所需的要求。审计人员应具备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并在办理审计事项时回避利害关系,同时负有保密义务。审计机关在封存被审计单位资料时需遵循程序,并由专门领导负责组织和指导审计工作。

  • 国务院公布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实施条例》

    国务院公布的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实施条例》。新条例为审计部门提供了更具体的权限,包括封存资料和资产、查询账号和存款以及对不配合审计的单位实施处罚。同时,公布审计结果的范围扩大,有助于提升审计的透明度和公信力。虽然增强了审计部门的独立性,但在

  • 什么是经济效益审计

    根据我国国情的需要,实施效益审计,有利于促进国民经济各部门、各企事业单位以及各级政府机关和科研单位围绕提高经济效益和工作效益改进自己的工作,加强内部控制,实现最佳管理;有利于改善社会主义经济各方面的关系,维护正常的经济秩序;同时也利于提高财务审计的质量和巩

  • 内部审计外包与外部审计的区别是什么
  • 经济效益审计标准是怎样的
  • 经济效益审计与其他审计的区别有哪些
审计法知识导航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