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财税法 > 审计法 > 审计程序 > 接受审计的领导干部应当向审计组织提供什么材料

接受审计的领导干部应当向审计组织提供什么材料

时间:2024-02-24 浏览:33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2374
审计机关在进行审前调查或者实施经济责任审计时,有权对被审计领导干部进行调查。被审计领导干部应当如实提供相关情况。所以接受审计的领导干部应当向审计组织提供什么材料?下面手心律师网小编来为你解答,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被审计领导干部提交材料的法定义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实施条例》第49条的规定,一般情况下,被审计领导干部应当向审计机关提交以下材料:

1. 被审计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的报告

被审计领导干部需要向审计机关提交一份履行经济责任情况的报告。这份报告应当详细说明被审计领导干部在经济方面的职责和义务,并提供相应的证明材料。

2. 有关重大经济决策事项和重大经营决策事项情况

被审计领导干部还需要向审计机关提供与重大经济决策事项和重大经营决策事项有关的情况。这包括相关决策的背景、过程和结果等信息。

3. 其他审计机关需要了解的相关情况

除上述材料外,审计机关还可能需要了解其他与审计事项有关的情况。被审计领导干部应当积极配合,提供审计机关需要的相关材料和信息。

4. 被审计领导干部需要说明的相关情况

被审计领导干部还需要向审计机关说明其他与审计事项有关的情况。这些情况可能包括个人财产状况、经济利益关系等。

违反法定义务的后果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实施条例》第49条的规定,被审计单位违反《审计法》的规定,拒绝或者拖延提供与审计事项有关的资料的,或者拒绝、阻碍检查的,将面临以下后果:

1. 责令改正、通报批评和警告

审计机关将责令被审计单位改正违规行为,并可以通报批评,给予警告。

2. 罚款

对于拒绝提供与审计事项有关的资料的被审计单位,审计机关可以处以5万元以下的罚款。

3. 行政处分或纪律处分

对于被审计单位负有直接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审计机关认为应当给予行政处分或者纪律处分的,将向有关部门、单位提出给予行政处分或者纪律处分的建议。

4. 刑事责任

如果违反行为构成犯罪,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审计业务约定书的考虑因素

    签订审计业务约定书时需考虑的因素。其中包括被审计单位的网络应用、网络风险以及电子商务对其管理层的影响。同时,还需考虑网络经济的影响及被审计单位的风险应对措施。在证据收集程序中,应注意使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并考虑电子证据的充分性和适当性。此外,开发电子

  • 虚构收入:违法手法及其普遍性

    虚构收入的各种违法手法及其普遍性,包括利用阴阳合同、提前确认收入等现象。同时,也介绍了企业盈利管理中常用的推迟确认收入的手法。此外,还提到了企业转移费用、虚增利润的手段,如通过费用资本化、递延费用及推迟确认费用等方式调节利润。这些手法往往涉及会计操作

  • 审计方法

    五种审计方法,包括比较分析法、外部借鉴法、统计核算法、法规衡量法和目标管理法,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审计范围包括法律符合性、行政管理、员工记录、员工关系以及人事信息系统等方面。审计内容主要包括人力资源合规性和人力资源财务审计。通过审计,可以发现问题

  • 内部审计的问题及对策

    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存在的问题包括:内部审计管理体制不独立、法规制度不完善、人员素质低和技术落后。完善内部审计发展的对策包括:提高内部审计的独立地位、加强审计队伍建设并提高人员素质、加强内部审计法律法规和制度建设。

  • 辞退与辞职的区别和应对方式
  • 审计机关对哪些部门进行监督
  • 行政机关领导干部审计的范围按部门分为哪种类型
审计法知识导航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